近日
有網友發帖稱
一名男性遊客在四川四姑娘山旅遊時
疑因高原反應被送往醫院
搶救無效後離世
此事引發廣泛關注
相關話題也登上社交平台熱搜
醫生提醒:不要洗頭洗澡
將該名遊客送至醫院的司機發帖稱,5月9日,他在網約車平台看到有人發布返回成都的順風車訂單,便和對方取得聯繫。次日早上8時21分,他抵達出發點後,發現該男子是被攙扶出來的。
同行者介紹,該男性遊客來到四姑娘山鎮已經第3天,第1天就已出現身體不適,“他第1天洗了澡穿得有點兒少,可能有點兒感冒並伴有咳嗽。”
該司機表示:“根據我多年高原經驗,這名男子已經有了典型的高原肺水腫癥狀。我告訴他的同行者,這種情況應該立即就醫。”隨後,他用最快速度將一行人送至鎮衛生院。
5月11日,四姑娘山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證實了事發經過。5月10日上午8時許,確實有一位男性患者在衛生院接受急救,“搶救時已經沒有意識和心跳脈搏了,搶救無效後去世。”該醫護人員還表示,“前幾天他身體就出現了不適,到衛生院來吸氧,當時我們醫生就建議他降低海拔了。”
“對於高原反應,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每年會有很多來爬山的遊客,我們建議初次到高原地區的遊客,不要洗頭洗澡、飲酒和劇烈運動。”醫生提醒,出現缺氧等高原反應後不可大意,應及時吸氧。若吸氧後癥狀沒有明顯緩解,且身體還有基礎疾病,需儘快降低海拔。
高原反應(簡稱高反)是指人體快速進入高海拔地區時,由於缺氧、低氣壓、寒冷等環境變化,身體出現的一系列不適癥狀。通常海拔越高癥狀越明顯,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遇到高反,該如何應對?如何避免高反?一起了解↓
高反時會出現哪些癥狀?
-
輕度高反:頭痛、頭暈、乏力、噁心、食慾減退、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
中度高反:持續頭痛和嘔吐、腹瀉、睡眠障礙、胸悶氣短、意識模糊等。
-
重度高反:高原肺水腫(咳嗽帶粉紅色泡沫樣痰、極度呼吸困難);高原腦水腫(意識模糊、步態不穩、昏迷)。
易高反人群:
平時耗氧量大的人(如健身愛好者、運動員)
心肺功能較弱的人(如哮喘、高血壓患者)
初次進入高原的人(身體未適應)
感冒或處於疲勞狀態的人(免疫力下降)
出現高反了怎麼辦?
若在高海拔地區出現高反癥狀,應立即告訴同行者,並終止體力活動。輕微高反通常在癥狀出現後24—48小時內好轉。出現高反後,有條件者應儘快吸氧,輕微反應時吸氧流量通常為2升/分鐘。
接下來,應根據高反癥狀和嚴重程度決定如何處理:
情況一:如以頭痛為主,患者可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癥狀,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
情況二:如以睡眠障礙為主,可考慮臨時服用安眠藥。
情況三:如果癥狀惡化或癥狀在兩天內未改善,應儘快前往海拔較低地區,一次至少下降300~500米。若無法立即前往低海拔地區或病情緊急,應儘快前往當地正規醫院就診。
前往高原地區如何防高反?
緩慢“爬升”
高反發生率與海拔上升速度密切相關。緩慢提升海拔有助於機體逐漸適應低氧環境,降低高反發生率。建議前往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時,可先在2000~2500米的中等海拔地區停留至少1天,再前往更高海拔區域。
低海拔地區過夜
由於人在睡眠時迷走神經興奮、回心血量增加,夜間缺氧癥狀可能更明顯,高原旅行期間應盡量在低海拔地區過夜。
攝入碳水
到達高海拔地區後,需保證攝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避免劇烈體力活動,可間斷吸入低流量氧氣,並保持心情放鬆,這些均有助於預防高反。
小編提醒
端午假期臨近
前往高海拔地區遊玩時
務必警惕高原反應
若及時吸氧後癥狀未明顯緩解
請儘快就醫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