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五臟六腑上網課”,聽音樂就能養生是真的嗎?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武星如 李爽)近期,一種“音樂養生”方式在互聯網上悄然流行,視頻中,角、徵、宮、商、羽五種音調的音樂,據稱分別對應人體五臟,通過聽不同音調的音樂,可以起到疏肝養陽、舒心安神、強腎養陰等作用。有網友表示,“就像是在給五臟六腑‘上網課’”。4月9日,多位中醫專家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五音療法可以起到調節臟腑的養生作用,但在疾病治療中僅作為輔助角色。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統療法中心主任醫師朱慶軍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這樣的養生形式正是傳統中醫療法中的“五音療法”,源自《黃帝內經》的“五音療疾”理論。中醫認為,角、徵、宮、商、羽五音與肝、心、脾、肺、腎五臟相對應,通過不同的音調來調節臟腑、平衡陰陽。

4月3日,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中醫經典安寧療護中心為患者組織中醫五音療法活動。醫院供圖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邢佳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介紹,五音療法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的“未病先防”,以及疾病治療和調養中的輔助。“許多常見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都屬於心身疾病的範疇,其發病機制涉及人體多個系統。心理因素對於這類疾病的發生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過心理的調節,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軀體疾病的治療。”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音樂對人身心的調控作用,“音樂是一種對感官的刺激,能夠激活大腦中的特定區域。從而使相對緊張的腦區放鬆下來,緩解人的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另一方面,國外也有研究認為音樂的聲波頻率與人的腦波頻率相似時,會產生共振,從而調節人的大腦,達到放鬆身心的效果。”邢佳說。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腦病科主任郭蓉娟曾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五音療法在緩解焦慮、抑鬱、失眠等方面有不錯的效果。睡覺前或特別煩躁的時候不妨聽一會兒,可以很快靜下心來,緩解情緒。例如,脾與宮調對應,經典曲目有《十面埋伏》《陽春》等,樂曲悠揚淳厚、沉靜結實,有助強健中焦;肝對應角調,經典曲目有《莊周夢蝶》《姑蘇行》等,樂曲高而不亢、低而不臃,有助疏肝理氣解郁。

邢佳表示,在音樂的選擇上不必拘泥於“五音”。能夠讓人聽了感到身心舒適、放鬆的音樂,都可以在日常用於調節身心。朱慶軍則表示,臨床中,五音療法常配合艾灸、刮痧、拔罐等中醫外治療法。當需要治療疾病的時候,還是應以常規醫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