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老年人若經常吃豆腐,用不了多久,身體或有4種改善!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年紀一大,身體就像是箇舊機器,哪兒哪兒都開始出毛病了,關節酸、腿發軟、腸胃也不聽話,有時候走兩步就氣喘吁吁

很多人為了保養自己,天天捧着保健品、盯着食補食療,可越吃越糊塗。其實啊,有一樣東西就在飯桌上,便宜實惠,常見得不能再常見,反倒常常被忽視,那就是——豆腐。

有人就問了,豆腐不就是塊豆子做的白塊頭嘛,吃它能有啥大用?可你真要細說,它對老年人身體的好處啊,還真不是一般多。

很多人壓根不知道,豆腐看着平平無奇,其實是個能幫老年人悄悄修修補補身體的小能手。它不像葯那麼快見效,但只要常吃、吃對了,用不了多久,身體可能就會悄悄給你點“好臉色”。

身體舒服了,人也精神了,飯也香了,睡也穩了。

補充優質蛋白

人一旦上了年紀,最先開始鬆動的不是頭髮,不是牙齒,而是肌肉。很多老年人早上起床時腿軟、手沒勁,其實不是老了就該這樣,而是肌肉流失太快了。

這個過程叫“肌少症”,說白了就是身上沒肉了,光骨頭架子,稍微摔一跤就骨折,連站起來都費勁。

身邊就有個退休的老保安,因為飯吃得隨便,加上不太愛吃肉,一年不到,小腿瘦了一圈,走路都得拄拐。

豆腐的厲害就在這兒。它不像紅肉那樣油重、膽固醇高,又不像青菜那樣“空有體積沒營養”。

豆腐里的植物蛋白,屬於優質蛋白,氨基酸結構跟動物蛋白差不太多,吸收率還高,不容易拉肚子。

老年人腸胃功能本來就弱,吃點雞蛋、吃點牛肉不容易消化,反倒是一碗熱豆腐湯,喝下去肚子不脹、胃也舒服,慢慢就把身體的“底子”給補回來了。

有研究顯示,65歲以上人群每天攝入30克以上大豆蛋白的人,肌肉保持能力比攝入不足的人高出21%,這還是在不運動的前提下。

豆腐吃得勤,肌肉不是一下子長出來,而是不會輕易掉下去。這樣你平時走路不會一抖就歪,手裡拿東西也不容易累,最關鍵的,是跌倒的風險能降不少。

預防骨質疏鬆

骨頭這個東西,一旦開始鬆了,就像房子的地基塌了一塊,表面看不出來,裡面已經開始慢慢空了。

有個以前愛跳廣場舞的大媽,忽然膝蓋疼得下不了台階,去醫院一查,骨密度早已掉到底了,醫生一句話:“你要是早點注意補鈣,能好很多。”

很多人說補鈣就得喝牛奶,其實老年人很多都有乳糖不耐,喝牛奶不是脹氣就是拉肚子,這樣的鈣壓根補不進去。

而豆腐呢,尤其是滷水點的那種,一塊就含有200毫克以上的鈣,而且還不刺激胃腸

這個鈣是天然的、結構穩定的,特別適合老年人慢慢吸收,不像補鈣片那樣一股腦衝進體內、反而排出去的多。

更妙的是,豆腐不止有鈣,它裡面還有鎂、鋅這些“鈣的小幫手”。這幾個元素會幫助骨骼形成穩定的網狀結構,就像水泥里加了鋼筋,骨頭的“筋骨”就紮實多了。

研究指出,那些每周攝入大豆製品三次以上的老人,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降低了31%。這個數字可不小,在健康人群里,能做到三成下降的預防手段,真不多。

保護心血管

很多人退休後生活慢下來了,吃飯也講究起來,一頓飯三碗米飯、兩塊扣肉,加上小酌一杯,說是享福,其實是給血管添堵。

有個老年書法愛好者,平時不愛運動,血脂偏高,前段時間突然眼前一黑摔了下去,檢查結果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好在發現早。

醫生讓他調整飲食,他從那以後天天吃豆腐,一個月後複查血脂指標都下來了。

豆腐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不是因為它神奇,而是它本身就非常“乾淨”。

它沒有動物脂肪里的飽和脂肪酸,也沒有過多的膽固醇,相反,它裡面的植物固醇大豆異黃酮,反倒有點“清道夫”的作用。

這些成分能幫助抑制壞膽固醇的吸收,還能調節肝臟合成脂類的節奏,說白了,就是讓你的血液更“清澈”。

而且,大豆蛋白本身還能激活一種叫“肝X受體”的東西,這個受體在膽固醇代謝里是個“大管家”,它一被激活,就能促進膽固醇排出體外。

一項數據顯示,堅持每天攝入25克大豆蛋白的中老年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就是壞膽固醇)平均下降了12%。

這個數據說明了啥?說明血脂問題,不用非得靠葯控制,有時候飯桌上的一塊豆腐就夠用了。

調節腸道功能

便秘的現象,很多老年人都有,但又不好意思說,憋着不講,反而拖得越來越嚴重。有人一周才拉兩次,每次都得靠瀉藥解決,搞得肚子整天漲得像鼓一樣。

後來家人建議他換着吃點清淡的東西,他開始吃豆腐,一天三頓都能吃進去,沒過多久,腸子竟然就順了。

豆腐表面上是蛋白質,其實它還有種細膩的結構——植物性乳狀結構。這種結構能起到溫和潤腸的作用,就像潤滑油,不刺激腸道,又能讓便便變得更柔軟。

同時,豆腐不像某些高蛋白食物那樣會增加腸道負擔,它消化過程不產生過多殘渣,也不容易造成毒素堆積。

更重要的是,豆腐里的寡糖和大豆異黃酮,還能當腸道菌群的“養料”,幫助有益菌生長。

研究發現,豆腐中的低聚糖成分能提高雙歧桿菌數量,這種菌就是幫助我們腸道蠕動、排便順暢的重要力量。

國內一項對老年人便秘人群的研究就指出,每天攝入豆製品超過150克者,其便秘癥狀改善率達到42.3%。不是因為豆腐瀉得快,而是它調得穩,這才是真正長久見效的方式。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豆腐的好處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食豆腐的學問[J].南方論刊,1995,(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