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視覺中國|圖
如何促進衛生健康科技創新?
在2024年12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司長劉登峰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出台了十個方面的促進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的政策舉措,共50條。
這十個方面包括構建科技創新工作體系、準確凝練攻關任務、科學遴選攻關團隊、健全項目管理機制、優化科技資源布局、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推進科研平台建設、完善科技評估評價、促進高質量發展、健全專業管理服務等。
衛生健康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詞在國家衛健委近期的多個會議上被提及。2024年11月20日,全國衛生健康科技工作會議召開,要求聚焦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此前,11月12日召開的醫藥企業座談會也強調,支持醫藥企業抓住發展機遇,參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疾病早篩早診早治、多聯疫苗研發等醫藥科技創新工作。
科技創新是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劉登峰迴答南方周末記者提問時表示,為了切實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國家衛生健康委採取了三方面措施,包括建立了準確把握科技攻關任務的機制、建立了項目主動發掘機制、在新型組織方式上動腦筋等。
建立“三大清單”
準確把握科技攻關任務機制有“三大清單”。一是“重大需求清單”,梳理衛生健康領域的國家重大需求;二是“科學問題清單”,凝練關鍵科學技術問題;三是“攻關任務清單”,根據國家需求和科學問題,轉化為需要部署的攻關任務。
劉登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廣泛徵求行業內、領域內意見的基礎上,已經梳理形成了“攻關任務清單”,並在不久前召開的衛生健康科技工作會議上徵求意見。“三大清單”是資金、科研項目充分發揮效益的重要機制保障。
近年來,國家衛健委注重臨床用藥需求評估,通過制定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和鼓勵仿製藥品目錄,強化部門間藥物政策協同,引導和支持藥品的研發創新和生產供應,滿足臨床急需適宜的藥品需求。
2016年以來,5批共144個藥品的《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發布,目前已有32個藥品獲批上市,其中有16個是罕見病用藥,包括用於罕見難治性癲癇患兒治療的氯巴占片等。前後發布的三批《鼓勵仿製藥品目錄》,共有89個品種,已有33個品種獲批上市,其中有10個品種填補了國內治療空白;有5個品種填補了國產空白,比如治療和預防侵襲性麴黴病的泊沙康唑注射液。
而且,這些目錄並非一成不變,國家衛健委每年對這兩個清單目錄進行動態評估,推進鼓勵研發和仿製藥品藥物政策的協調銜接。國家衛生健康委葯政司副司長王雪濤介紹,清單和目錄中的品種,納入國家重大專項優先支持、實施優先審評審批、按程序優先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等,更好地引導企業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進行研發申報。
此外,國家衛健委還建立優秀科研項目主動發掘和主動支持的機制,主動發現那些“非做不可”的國家戰略需求,“非你莫屬”的創新路徑和優勢團隊,有望產生真解決問題的“非常期待”的重大標誌性成果等屬性的優秀項目。劉登峰提到,這個機制已經在現有的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開展了有益的探索。
設計遴選機制,賦予更大收益分配權
“科技攻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出成果,出成果的關鍵是選對人和團隊。這就要求堅持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支持。”劉登峰說。
為此,國家衛健委設計了一系列遴選機制,比如在公開競爭、公平公正打分的基礎上,探索定向擇優、定向委託、揭榜挂帥、賽馬爭先等新型項目組織方式。並尊重科研規律,賦予這些團隊更大的資金使用權和技術路線的調整決策權,為他們開展集成攻關、實現科技攻關目標提供更好服務保障。同時,賦予他們科研成果更大的收益分配權益,更好地激勵創新、實現轉化。
在藥物、疫苗這種以產品為導向的創新中,企業是至關重要的主體。在重大科技項目實施中,企業在產品類創新工作中一直發揮着重要作用。
國家衛健委和相關部委共同研究出台了政策,包括科技研發方面的支持、優化價格管理方面的支持、強化醫保支付和推動商業保險發展方面的政策,鼓勵醫療機構配備使用創新藥物疫苗方面的政策等。主要目的是為全鏈條協同創新提供有效有力的政策保障,為醫藥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發揮作用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
劉登峰介紹,國家衛健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專門設立了企業承擔的項目,支持企業牽頭開展科技攻關。還有的項目規定重大產品研製必須由企業牽頭申報,並要求企業也對創新進行投入,比如進行資金配套。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11月12日國家衛健委召開的醫藥企業座談會上,提到支持引導學術交流合作規範開展,合規開展營銷,共同打造風清氣正的行業生態。此外,國家衛健委等部門還將陸續召開相關企業座談會、對話會,並指導有關司局加強與醫藥企業開展常態化溝通交流。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
責編 曹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