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生命的謝幕都溫暖而有尊嚴——歸元緩和領跑安寧療護實踐交流會暨醫務社工能力提升營舉辦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文梅 北京報道

2030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預計超過25%,這意味着中國即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但與此同時,事關生命個體告別尊嚴的安寧緩和醫療發展還不夠成熟,僅有不到 10%的患者能夠獲得專業的安寧療護服務。需求與供給之間巨大的鴻溝,折射出安寧緩和醫療工作發展的諸多挑戰。其中,專業人才的缺乏,尤其是醫務社工的缺位已經成為業界呼籲的難點問題。

為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北京春苗慈善基金會-歸元緩和醫療專項基金(下稱“歸元緩和”)於2023年引入新加坡聯合亞太慈懷療護網絡(APHN)的安寧緩和醫療心理社會培訓課程,並啟動“醫務社工能力提升營”,旨在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專業人才的服務水平,提升安寧緩和醫療的服務品質。

2024年6月5日,為期4天的安寧療護實踐交流會暨醫務社工能力提升營結業儀式在京召開,活動主辦方歸元緩和邀請社會工作、醫療、法治、公益慈善及養老領域的專家,以及亞太慈懷療護網絡(下稱“APHN”)的專家和醫務社工能力提升營學員,共襄盛會,坐而論道。通過床旁教學、MDT複雜案例演練、培訓成果展示、圓桌討論會及專業論壇等形式,促進交流,推動實踐,以期助力我國安寧緩和醫療事業的發展。

培訓與實踐

醫務社工能力提升營於2023年10月開營,歷時8個月,累計學習60 小時。來自APHN的專家進行線上授課,課程聚焦於心理社會的服務提供,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深度結合,通過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以小組討論、案例學習、情景學習等多樣化的課程設計,提升學員綜合能力。同時,每個課程階段開設案例督導小組,強化實操演練,確保階段性教學成果。

紙上得來終覺淺。線上學習結束後,歸元緩和又組織一系列活動以提升學員們的實踐能力,將書本上的理論應用到臨床工作當中,帶領APHN導師團隊以及培訓營學員前往歸元緩和“歸途有醫”項目合作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市普仁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以及北京市海淀醫院進行實地參觀與教學。來自新加坡的安寧科醫生梁涵宇、高級實踐護士Fionna Yow和第一代社工Dr. Gilbert Fan與各醫療團隊深度交流了實踐經驗,並通過現場觀摩多學科團隊日常工作、開展床旁教學和複雜案例討論等活動,帶領大家近距離體驗專業的MDT工作模式。

在此期間,MDT複雜案例情景演練將“病房”搬到了會議現場,直觀地展示了病情告知、引導表達四道、哀傷處理等場景,展示了此次醫務社工能力提高營的培訓效果,也讓與會人士進一步體會到社工師在安寧緩和醫療團隊能夠發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精心設計的課程安排讓學員收穫滿滿。“開班儀式那天,我曾介紹自己是一個‘有點勇敢’的人,現在回想,那其實更多是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莽撞。課程結束後的此時此刻,我覺得,未來我的勇敢會是三思而後行的自信。”來自上海的醫務社工陳洋說。

交流與聯動

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是提升安寧緩和醫療服務品質、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發展的重要措施,但我國安寧緩和醫療剛剛起步,存在諸多問題,唯有集思廣益,團結協作,方是破局之道。

專業,是安寧緩和醫療發展的基石,也是歸元緩和不遺餘力推動專業培訓及行業督導的動力所在。此次活動,歸元緩和還邀請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圍繞“全社聯動:生命末期照護策略與品質提升”主題進行廣泛地探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當務之急是從宏觀層面為安寧緩和醫療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繼同鼓勵專業人士參與、引導政策制定。來自APHN的梁涵宇醫生表示,新加坡同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加劇了醫療系統的負擔。這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須從宏觀制度層面去解決問題。

推動安寧緩和醫療行業協會建設是參會專家提出的又一觀點。北京律師法學研究會秘書長許九飛以河北省成立安寧療護學會為例,建議可以從組織建設入手,增強歸屬感,聯動各方資源集思廣益。

大力推動醫務社工的建設和發展已經成為業界人士的共識。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社會工作副主委、中社聯醫務社工專委會副主委、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黨委副書記王克霞指出,在生命末期照護中,醫務社工可以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她表示,醫務社工要不斷提升履職能力,呼籲更多的人和資源投入到醫務社工的建設和發展中。

“從現實的角度和我所經歷的安寧療護病房發展歷程來看,安寧療護和緩和醫療的專業發展只有醫生遠遠不夠,我們需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和資源加入才有未來和希望。”北京市海淀醫院安寧療護科主任秦苑說。

生命與未來

“為期四天的活動落下帷幕,但推動安寧緩和醫療人才的培養工作才剛剛起步。在歸元緩和的價值理念里,專業排在第一位,我們希望融合國際經驗,優化專業技能,提供卓越服務,以期成為行業領先的安寧療護社會工作者,提升生命末期患者及其家庭的生命品質,最終實現‘崇尚生命,營造關懷型社會’的願景。”北京春苗慈善基金會-歸元緩和醫療專項基金秘書長楊潔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楊潔說:“這次活動舉辦恰逢我國傳統的端午佳節,這其實是一個和生命相關的節日。我們竭力奔跑並為之努力的,不過是讓每一場生命的謝幕都更加溫暖和富於尊嚴。”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