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又上熱搜 真的一口也不能吃嗎?

5月9日,“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又又又上熱搜了!

有消息說,“某知名品牌奶製品含有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很多博主都提示家長們“長心點”,不要給孩子吃。該品牌產品到底如何,我們還下不了判斷,不過今天我們可以一起來聊聊我們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

什麼是反式脂肪酸?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根據結構不同,脂肪酸也有不同的名稱。反式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一種,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

現有研究認為,反式脂肪的主要危害是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為它可以提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壞膽固醇”)水平,同時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膽固醇”)水平,導致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

至於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肥胖、癌症、糖尿病、生長發育、生殖健康、阿爾茨海默病等問題,都是證據不足的。

還有些說法稱反式脂肪會沉積在體內、代謝不掉,還有說它在人體內需要代謝51天的,其實這些說法都是錯的。在人體內,反式脂肪跟普通脂肪的代謝途徑是一樣的,沒有發現反式脂肪在嬰幼兒、兒童、青少年和成人體內的代謝途徑有何不同。

哪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1

天然食物中就含有反式脂肪酸

是的,你沒有看錯,天然的食物中也有反式脂肪酸,主要來源於反芻動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製品。

人類母乳中也有反式脂肪酸。研究發現,母乳中反式脂肪含量占母乳脂肪含量的1%~10%之間,如美國女性為7.0±2.3%,加拿大女性為 7.19±3.03%。

2

氫化植物油

氫化植物油是“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來源。植物油的氫化是通過在不飽和鍵上加氫,使得油的熔點升高從而改善食品加工性能的操作。

液態植物油起酥效果並不好,但經過氫化,它在常溫下就是半固體,可以滿足工藝和口感要求。使用氫化植物油還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比如曲奇更加酥脆、奶茶更加潤滑。

此外它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可以延長保質期,且比動物油脂比如天然奶油成本更低,因此,氫化油在食品工業界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但是植物油在不完全氫化的情況下,有一些雙鍵從天然的“順式結構”轉化為“反式結構”,從而使得含有它們的脂肪成為“反式脂肪”。此外,食物煎炒烹炸過程中油溫過高且時間過長也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氫化油都有反式脂肪酸。只有不完全氫化的油脂才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目前,隨着食品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革新,氫化植物油等食用油脂製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還應用了非氫化工藝的油脂製品等替代產品,現在很多氫化植物油產品、植脂末、代可可脂其實都已經能做到“0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含量也比過去大幅下降。

反式脂肪酸真的一口都不能吃嗎?

還是那句經典的話,“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反式脂肪酸是否會危害我們的健康,關鍵還是要看我們吃了多少。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美國等國家的膳食指南均建議,反式脂肪的供能比應低於1%,這對於一個每天需要攝入8400千焦能量的成年人大約相當於吃2.2反式脂肪。而我國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吃的反式脂肪是0.39克,相當於供能比為0.16%,遠低於who的建議值(小於1%)。

所以,只要你不是大量攝入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健康風險很低,大家不用對反式脂肪過於恐慌。

例如,牛奶中天然就含有反式脂肪酸,不過通常量都很少。液態奶的反式脂肪含量平均為0.08克/100克,奶粉為0.26克/100克,酸奶為0.07克/100克。

換算一下的話,一個人一天喝2.75千克牛奶才會超出who的建議值

如何鑒別食物中

有沒有反式脂肪酸?

1

這兩類食物通常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

有兩類食品的反式脂肪含量普遍比較高,一個是天然和人造奶油、黃油,平均含量達到2克/100克;另一個是植物油,平均含量是0.86克/100克。

其他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平均含量一般都比較低,但是個別產品,比如代可可脂巧克力、薯條/薯片、蛋糕、威化餅乾、夾心餅乾的反式脂肪,由於一些產品會用到氫化油,所含的反式脂肪就可能比較高。

2

從會看食品配料表

第一先要看食品的標籤的配料表。氫化油脂在標籤配料表中常見的“名稱”有很多種,包括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氫化大豆油、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因此,大家購買包裝食品時,如果看到配料表裡有這些東西,那就說明可能有反式脂肪酸。

其次,還要看標籤上的營養成分表,可以選擇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的食品。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必須在食品標籤的營養成分表中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也就是說,如果你吃的食物標籤中沒有標反式脂肪酸含量,那一般說明其沒有氫化油。

我國標準中還規定,如果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於0.3就可以標示為“0”。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食品標籤的營養成分表中表示了反式脂肪酸含量,但是其含量為零,反而其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你就要注意攝入量了。

如何在飲食中控制

反式脂肪酸攝入?

1

控制反式脂肪酸,關鍵是烹調油

調查來看,(精鍊)植物油是中國人攝入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來源,所以,要避免攝入過多反式脂肪酸,我們首先要注意適量控制烹調中植物油的用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日烹調油攝入量應控制在25~30克,而我們實際平均每天吃了將近40克,還有很多人超過了40克。所以,如果要控制反式脂肪酸攝入,首先要抓的主要矛盾是炒菜少放油。

2

不要僅關注反式脂肪酸,卻忽略了總脂肪

特別提醒大家,有時候我們高估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的同時,反而忽略了總脂肪和飽和脂肪。

通常來說,反式脂肪多的食物,總脂肪、飽和脂肪都少不了。飽和脂肪攝入量過高可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膽固醇血症的風險。總脂肪攝入太多也會增加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要知道,目前我們居民總脂肪供能比為34.6%,已經超出了健康推薦範圍(20%~30%),其中大部分都來自炒菜用的烹調油;還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飽和脂肪攝入供能比超過健康推薦範圍(10%)。而我們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遠低於健康推薦範圍,根本沒有超。所以,大家與其總是擔心反式脂肪酸,還不如少用點炒菜油,少吃點肥肉和油炸食品。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