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經濟|從宮頸癌疫苗普及到圍絕經期激素管理, 女性健康應更受重視

近年來,保障女性健康受到業內以及全社會越來越大的關注。女性不僅僅面臨婦科疾病和腫瘤的風險,隨着女性年齡的增大,圍絕經期雌激素水平開始驟降,罹患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也會顯著升高。

hpv疫苗普及率仍未達標

宮頸癌(hpv)是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但宮頸癌也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如果及早發現並加以適當治療,是可以治癒的。

hpv疫苗接種仍是預防宮頸癌的最佳手段。近年來,全球成人疫苗市場正在快速增長,其中很大一部分疫苗需求來自於hpv疫苗。以默沙東的四價和九價hpv疫苗為例,2023年收入達89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

目前,我國已經有包括二價、四價和九價hpv疫苗可供適齡女性接種。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國正在提升hpv疫苗的接種率,這對於消除宮頸癌、保障婦女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雖然部分試點地區和一線城市的適齡女性hpv疫苗接種率較高,但由於hpv疫苗產品具有高定價的優勢,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疫苗的普及推廣。從全國範圍內的hpv疫苗接種率來看,仍顯著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的90%的目標,需要進一步提高公眾對宮頸癌預防以及hpv疫苗接種的認知和重視程度。

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提升hpv疫苗接種率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關注的焦點。全國人大代表陳達和全國人大代表水慶霞聯名提交了一份關於將女職工接種二價宮頸癌疫苗納入工會福利的建議。他們在建議中提出,當前,hpv疫苗接種試點及惠民政策主要是針對青少年女性,適齡女職工接種hpv疫苗尚無政策保障,接種率也不高。

他們建議將女職工接種二價hpv疫苗納入工會福利可選項目,可全額報銷接種二價hpv疫苗,也可給予二價hpv疫苗等價貨幣補貼,由適合接種的女職工自行選擇市面上的hpv疫苗,以促進接種率提升。

其次,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適齡女職工宮頸癌篩查力度,重點推進民營企業、中西部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女職工宮頸癌免費篩查落到實處。最後,把為女職工購買包含宮頸癌治療在內的大病醫療保險納入工會福利項目,降低罹患宮頸癌女職工的疾病負擔,讓她們儘早得到規範化治療。

消除宮頸癌不僅對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也能夠減少疾病治療支出,減輕經濟負擔。如果擴大疫苗的接種範圍和篩查覆蓋率,將衛生資源前移,便可以減少後端的患者治療費用。

定期篩查是及時發現腫瘤、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在宮頸癌篩查方面,全國人大代表王玲建議,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宮頸癌篩查。

圍絕經期激素療法認知不足

相比於死亡率較高的腫瘤而言,慢性疾病的風險往往更容易被忽視。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科主任劉梅林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關於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提案》中呼籲,應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

劉梅林指出,心血管疾病早已成為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但很多女性對心血管健康缺乏關注,而且存在很多誤區和盲區,比如一些人誤認為心血管病患者以男性為主。

她表示,從全生命周期來看,女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會高於男性,且年齡越大,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這是由於女性相比男性而言,還面臨一些特殊的危險因素,比如服用避孕藥、妊娠、哺乳、絕經等。此外,情緒問題、免疫系統疾病也更容易導致女性心血管健康受到損害,因此要重視心血管疾病診療的性別差異。

為此,劉梅林呼籲醫學界應為女性設計更多專屬臨床研究方案,從源頭釐清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制定更符合女性患者特徵的治療方案。

女性隨着年齡的增長,到了圍絕經期雌激素水平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因此圍絕經期女性的健康應該引起更大的關注。在絕經後晚期,女性會逐漸出現骨質疏鬆,而由於血脂改變,糖代謝以及血壓、血管彈性等共同作用的影響,絕經後,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可能會上升2-3倍,65歲以上女性骨質疏鬆的患病率50%以上,同時,絕經泌尿生殖綜合徵發生率也接近80%。

目前,絕經激素治療是唯一能夠一攬子解決絕經後雌激素缺乏所帶來的各種相關問題的方案。圍絕經期激素治療補充的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缺一不可。但專家指出,絕經激素治療不僅在公眾領域認知不足,在基層醫務人員中了解度也不夠,因此在絕經期激素管理的認知理念方面應該進行廣泛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