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例艾滋病治癒患者出現,根治還有多遠?| 新京報專欄

▲瑞士日內瓦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總部大樓。圖/新華社

據報道,68歲的美國加州男子保羅·埃德蒙於近日宣布,骨髓移植5年後,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已基本治癒,同時成為全球第5個艾滋病被治癒的人,也被稱為“希望之城病人”。2月15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了這一康復案例。

治癒或戰勝艾滋病,一直是人類的美好理想之一,迄今在全球範圍只報道了5例病人被治癒。埃德蒙之前的4例,分別是“柏林病人”“倫敦病人”“杜塞爾多夫病人”“紐約病人”。

目前,人類治癒艾滋病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以及更長久的觀察和等待。因為艾滋病治癒的可能性依然不大,所以每有康復病例,便成為“奇蹟”,也提醒人們仍需對其謹慎防範。

埃德蒙是這幾位中攜帶艾滋病病毒時間最長的病人,其治療過程也具有典型意義。

1988年,埃德蒙首次被診斷出患有艾滋病,1997年開始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但艾滋病病毒(hiv)並未在其體內消失。2018年,埃德蒙被診斷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2019年2月6日,在加州診所“希望之城”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

由於埃德蒙接受的供者骨髓有一種罕見的德爾塔32突變基因,能抵禦hiv入侵免疫t細胞。5年後,埃德蒙體內幾乎查不出hiv,因此醫生宣布他被治癒。

這些被宣布治癒的艾滋病病人殊途同歸,都是接受骨髓移植,並且接受的都是來自德爾塔32突變基因供者的骨髓或幹細胞,其中“紐約病人”接受的是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治療。

這說明,骨髓或幹細胞移植可能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艾滋病的方式和技術。但是,擁有德爾塔32突變基因的骨髓或幹細胞供者數量太少,全球大約只有1%-2%的人擁有這種突變基因。

艾滋病難以治癒的根本原因是,其病毒(hiv)不僅嬗變,而且難以根除。一方面,hiv善於變化,可以躲過藥物和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另一方面,hiv善於隱匿。

過去的研究已經表明,hiv會隱藏於人的免疫細胞中;還有研究表明,hiv可能隱藏於人體的大小腸皺褶處,以躲避藥物的攻擊,或者躺平裝死,不被免疫系統發現和臨床檢測手段發現,以致讓人以為hiv消除了。

現在,新的研究又表明,hiv還有一個很好的藏身之地——大腦,藉此可以更好躲避藥物和免疫系統的攻擊。

hiv的特性之一是具有休眠期,也是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它可以將其dna拷貝插入人類免疫細胞中,並且潛伏很長一段時間,稱為hiv潛伏期。

目前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可以阻止hiv的進一步複製,但不能根除潛伏的hiv。如果停止治療,hiv可以從潛伏狀態反彈,並重新經歷從hiv感染到產生艾滋病癥狀的進程。

針對艾滋病的這些特點,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hiv隱藏於免疫細胞和其他機體組織的機制和過程,以便阻止和清除在人體中藏匿的hiv,由此才能根治艾滋病。

美國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在大腦中具有長達10年壽命的小膠質細胞可以作為hiv潛伏的基地,從而成為人體的另一個hiv的穩定病毒庫。而大腦的小膠質細胞又是人類的一種特化的免疫細胞。

由於大腦中的hiv已經適應了在大腦中複製的特殊情況,隨着時間的推移,hiv已經演化到對其基因表達進行表觀遺傳控制,從而讓它們隱藏在大腦中更加沉默,不被免疫系統清除。

同時,由於藥物難以通過血腦屏障,即便採用art治療,也無法除掉隱藏在大腦小膠質細胞中的hiv。因此,目前宣布被治癒的艾滋病病人,還需要進行更長時間的觀察,甚至要通過特殊檢測來確認。

另一方面,由於移植具有德爾塔32突變基因供者的骨髓或幹細胞進行治療是一項複雜且價格昂貴的工程,而且也難以尋找到合適的德爾塔32突變基因供體,因此並不具有治療的普遍性。

上述宣布治癒艾滋病病人的情況,也可能給專業人員一種啟示,通過基因療法或許能根治艾滋病。但目前看,防治艾滋病還需要採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這也是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推薦的方式之一。

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2030年全球消除艾滋病”目標,具體內容是實現“三個95%”:即95%的感染者通過檢測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況,95%已診斷的感染者接受art,95%接受art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

而這無疑也還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利用各種措施來預防hiv感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避免hiv感染給人類社會造成更大困擾。

撰稿 / 張田勘(科普專欄作家)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