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視力檢查
必須做的檢查,以便醫生了解患者視功能的改變。
2.眼壓和裂隙燈檢查
用以排除青光眼風險和白內障.
3.眼底檢查
乾性黃斑變性早期,眼底後極部可見大小不一的黃白色類圓形改變(即玻璃膜疣),伴色素紊亂。病變發展至晚期,後極部出現地圖樣萎縮。
濕性黃斑變性,眼底後極部視網膜下可見灰黃色病灶(即新生血管膜),可伴不同程度的出血、滲出。
4.眼底相
初診時拍攝眼底相用以了解眼底病變情況,隨診中拍攝眼底相以觀察病灶的變化。
5.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
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是將能產生熒光效應的染料快速注入血管,同時應用眼底照相機對眼底進行照像的一和檢查方法。熒光染料隨血流運行時,可以動態地顯示眼底血流動力學變化、血管管壁的着染和滲漏等異常表現,發現有滲漏的脈絡膜新生血管(CNV)。
6.吲哚菁綠脈絡膜血管造影(ICG)
ICG可以發現FFA不能清晰顯示的深層脈終膜新生血管,可以作為FFA的有效補充。ICG檢查還是診斷脈絡膜息肉樣病變PCV)的金標準。
7.光相干斷層掃描(OCT)
0CT是一種快速、簡潔、非侵入性的檢查方法,是黃斑變性患者診期間重要的、最常規的檢查,可以幫助醫生了解患者視網膜中心部位形態的變化,判斷黃斑是否存在水腫(變厚)、萎縮(變薄)等病變。隨診中的OCT檢查,幫助醫生了解患者對治療的反應。
8.OCT血管造影(OCTA)
OCTA是一種無需靜脈注射造影劑,能快速、非侵入性的獲取同一部位多層次血管系統影像的檢查方法,可以快速檢測出CNV(在CNV的診斷中可以取代FFA,但因為0CTA無法判斷病灶的活動性,所以無法完全取代FFA)。結合0CT,綜合評估CNV的成熟度。還可以量化血管密度,幫助評估黃斑區缺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