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口腔說起,知“艾”防“艾”

12月1日是第36個“世界艾滋病日”,2023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傳主題是“凝聚社會力量,合力共抗艾滋”。艾滋病在口腔中的表現不容小覷,艾滋病的口腔表現也是其重要的診斷指征之一。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口腔科醫生就帶大家從口腔說起,知“艾”防“艾”。

1. 為什麼要了解艾滋病相關的口腔表現?

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機體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後導致的全身性疾病。

口腔是反映全身健康的重要窗口,艾滋病相關的口腔表現是其重要診斷指征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發病初期即出現口腔病損,通過口腔表現認識艾滋病具有重要的意義。

2 .艾滋病的口腔表現如何?

假膜型口腔念珠菌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口腔癥狀,與一般患者的念珠菌感染相比,艾滋病患者的口腔念珠菌病常表現為口腔中緻密、廣泛的白色凝乳狀“白膜”,對治療反應不佳且易複發。沒有放化療史或長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史的健康成年人,如果出現了反覆的假膜型口腔念珠菌感染,加之伴有HIV感染的高危行為,就要高度警惕艾滋病的發生了。

毛狀白斑也是艾滋病患者常有的口腔表現,對艾滋病也具有高度提示性,表現為雙側舌側緣的白色或灰白色斑塊,呈垂直皺褶狀,過度增生時呈毛絨狀,無法被擦去,較多見於男性患者。

HIV感染者還可出現牙齦牙周疾病,表現為牙齦的線形紅斑,進展快速的牙周炎以及急性壞死性齦口炎,而這些牙齦牙周疾病在正常患者中也可能出現,需要口腔科醫生來做出專業的判斷。

此外,艾滋病患者還可能伴發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惡性腫瘤,這就更需要醫生來進行檢查和評估了。

3 .艾滋病相關的口腔表現能自愈嗎?

這些艾滋病相關的口腔表現都不能自愈,長期發展下去甚至可能越來越嚴重,僅靠抗病毒治療也無法對艾滋病相關的口腔表現達到控制作用。因此,艾滋病患者出現了口腔不適時,也應當及時就診。

4. 艾滋病患者或家屬分別出現了以上口腔病損,應該怎麼辦?

艾滋病患者如果出現了上述的口腔病損,或者發現了其他的口腔疾病,都應當儘快去正規醫療機構的口腔科就診,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和指導,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相關檢查和診療。

艾滋病患者的家屬如果長了口腔潰瘍,或者有開放性傷口時,應注意避免接觸患者的血液和唾液等體液,共同就餐時可以選擇合理分餐,或使用公筷。

5 .艾滋病患者日常的口腔護理應注意什麼?

保持口腔衛生,餐後漱口,早晚刷牙,堅持使用牙線、牙縫刷,不與他人共用牙刷、牙縫刷;健康飲食,限糖減酸,遠離遊離糖;定期口腔檢查,並主動告知醫生自身的患病和治療情況。

知“艾”防“艾”,讓我們凝聚社會力量,合力共抗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