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降血壓,降了個寂寞!

有很多朋友反饋,跑步幾個月,那血壓紋絲不動。

白跑了。

對於這種情況,有幾個問題要核實:

1、你跑的速度有多快?

2、你每次跑的時間有多長?

3、你每周跑幾次?

這3個問題要是搞不清楚,所謂的“跑步幾個月”可能就是瞎折騰。

我國的高血壓防治指南說得很清楚,高壓低於160,可以先考慮通過運動等改善生活方式,在3個月內能否把血壓降下來。

所以我們的運動窗口只有3個月,如果運動降壓失敗,就應該儘快找醫生。


但關鍵點來了:怎麼運動?

沒人指導!

“適當運動”“加強鍛煉”“少吃多跑”,這些都是正確的廢話。

沒有實際指導作用。

所以很多朋友瞎運動,白白浪費3個月時間。

強調一下實用的技術細節,應該怎麼跑步,要注意三步走:

第一步:計算自己的最高心率:

有成熟公式:

最高心率 = 220 - 年齡;


第二步:測量自己的靜息心率:

早上起床時測一下心率


第三步:確定跑步速度

不同體重,不同運動能力的人群,跑步速度要求完全不一樣

這也是很多朋友犯迷糊的地方。

要直接確定最佳跑步速度有點困難,可以使用目標心率來間接確定跑步速度。

確定目標心率的公式:

目標心率 = 靜息心率 + 0.6(最高心率 - 靜息心率)

舉例:40歲小年青,靜息心率70

最高心率 = 220 - 40 = 180

則目標心率 = 70 + 0.6(180 - 70) = 136

則跑步的時候,心率測到了136,就說明達到了目標速度。

按照以上三步確定的速度,先測試一下:

跑半個小時,休息半小時-1小時。

測血壓

如果血壓下降20左右,恭喜,跑步對你的血壓下降比較敏感,可以繼續。


反之,如果血壓下降不到10,甚至還要升高。

說明跑步不對,或者效率不高。

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堅持跑步,可能是錯的。

是的。

跑了個寂寞!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因為血壓測量存在一定誤差,要多試幾次。

如果測個3、5次,這血壓還是不降,建議放棄跑步。可以嘗試別的改善方法。

另一方面,如果每次測量,血壓都下降超過20

說明跑步對降很敏感,要積極跑步。


但是,你真要跑起來,也不會順利。

主要是周圍親友的壓力。

面對一項具體的問題,如果可以選擇解決方案。

有一條規律:人們會選擇容易實現的方案。

降血壓也是一樣

A 醫學手段降壓;B 運動改善降壓。


這兩個辦法都是指南中推薦的方案,要選哪一個?

絕大多數人選A。

這符合人性,A經驗豐富,簡單快捷,具有海量的成功案例。


至於B,或許只有零星成功案例。

而且進度特別慢,跑3個月,靜態血壓可能只降個5。

這種情況下,親友們一定會擔心你的選擇錯誤。

跑暴了怎麼辦?

其實這是個無法證實的悖論:

如果你的血管可以跑暴,那說明你的運動能力很強;

如果你的運動能力很強,那說明你的血管很健康。

對於這個悖論。

ACSM給出了一個保守的建議:

在跑步過程中,動態血壓不宜超過220。


滿足這2個條件:靜態血壓160以下,動態血壓220以下。

跑步相對是安全的。

這個世界還有另外一個規律:

容易到手的,不值錢;

大家別看跑步降血壓效率極低,但是它可以惠澤你一輩子。

只要是方案正確,越難的東西,可能越值錢。


跑步還有以下副作用,要關註:

1、跑步不會導致牙齦增生出血、頭痛;

2、跑步不會導致頭暈、肢體水腫;

3、跑步不會導致咽部發癢乾咳下肢動脈硬化

4、跑步不會引發哮喘,更不會引發性功能問題。


這些副作用聽上去都非常好,但依然無法對沖親友們善意的嘮叨。

總之,跑步就是錯。

也不要想着說服他們。

你只有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中

孤獨地上路:

寂寞了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