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發現斑塊意味着什麼?一定要吃他汀和阿司匹林嗎?

如何發現動脈粥樣硬化問題?最簡單直接的一種方法,就是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來進行初步判斷,這種檢查方法無創而且經濟簡單,能夠初步判斷頸動脈斑塊的情況以及頸動脈血管狹窄情況,是目前非常常見的一種動脈健康檢查評估方式。

有不少讀者朋友問:如果健康檢查發現頸動脈斑塊意味着什麼?是不是一定要吃他汀和阿司匹林?今天的這篇科普,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發現頸動脈斑塊意味着什麼?

動脈粥樣硬化是在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慢病的長期影響下,以及隨着年齡的增長會出現的一種健康問題,而動脈硬化會形成斑塊,還有可能造成心梗,腦中風等心腦血管重大事件,是中老年人因病致死的首要原因。

發現了頸動脈斑塊,是否意味着一定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了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頸動脈斑塊是明確的動脈粥樣硬化證據,而頸動脈發現斑塊,可能同時也意味着我們身體其他部位的動脈血管,如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腦動脈血管等,可能同時也存在粥樣硬化、斑塊的問題,因此,頸動脈斑塊我們不應該單單認為是只有頸動脈有斑塊,而是應該更加警惕頸動脈斑塊之外的動脈粥樣硬化帶來的心腦血管風險。

有些朋友發現頸動脈斑塊以後,認為自己的血管就已經硬化的很危險,甚至認為全身的血管都應該硬化狹窄,非常的擔心,其實這種擔心多數情況下也是沒有必要的。雖然同樣是頸動脈斑塊,其程度也是可以相差很大的,有的是較小的,並沒有導致頸動脈嚴重狹窄,僅僅是頸動脈內中膜的輕度增厚,同時如果也沒有三高問題的患者,這種情況就提示我們,應該多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而不必太過擔心自己的斑塊和心腦血管風險。

而有一些朋友如果發現了較嚴重的頸動脈狹窄問題(例如超過70%),或者是風險較高的不穩定斑塊時,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的,積極進行藥物干預治療,心血管疾病預防,就是很有必要的一種干預方式。

還有一些朋友,頸動脈發現的斑塊風險並不大,但綜合年齡,血壓、血脂、血糖水平來綜合評估,仍然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人群,這種情況下對於頸動脈斑塊也不應該聽之任之,也應該積極重視,這種高風險人群,可能頸動脈的斑塊不嚴重,但其他部位動脈血管已經出現了較嚴重的狹窄,也可能現在血管狀態還不錯,但如果不注意積極調理好三高、肥胖等相關危險因素,要不了幾年,就會出現進展較快的斑塊問題。因此,從現在做起,積極做好血壓、血脂、血糖的調節,並做好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也是很有必要的。

發現頸動脈斑塊,一定要吃他汀和阿司匹林嗎?

還有不少朋友一發現頸動脈斑塊,就開始吃他汀和阿司匹林,真的需要這樣嗎?其實還是應該分情況的。

如何分情況?主要是應該基於心血管風險評估以及頸動脈斑塊的具體風險評估來確定,如果本身屬於輕度的斑塊問題,心血管風險評估也屬於中低危,血脂水平也都在健康範圍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4mmol/L以下),就沒有必要吃他汀,更沒有必要吃阿司匹林,如果能夠針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少,嗜酒、吸煙、肥胖、壓力大等生活因素,進行適度的調整改善,讓自己的生活和心理 更加健康,就是很好的預防頸動脈斑塊和動脈血管硬化進一步進展的好方法,而不必長期吃藥。

而如果經過評估屬於心血管疾病高位風險,或(和)存在頸動脈斑塊導致狹窄超過50%以上的患者,則應該對血脂以及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進行適度的調理控制,血脂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應該至少降低到2.6mmol/L,如果確保用藥安全的情況下,降到1.8以下也是很好的,同時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問題的朋友,也應該嚴格控制血壓、血糖水平,同時堅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更好的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腦血管風險,都是應該長期堅持的。

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對於尚無心血管疾病,但屬於高危風險的人群,阿司匹林吃還不是不吃,也應該經過慎重評估,一般說來,如果通過控制危險因素,能夠將心血管風險評級降低到中低危風險,或者存在高出血風險的人群,都是不用服用阿司匹林來進行心血管疾病預防的,但如果是有易損斑塊風險較高,同時出血風險較低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對於預防斑塊破裂後的血栓風險,就是很有必要的。

總而言之,對於頸動脈斑塊來說,既不是洪水猛獸,也應該積極重視,要不要加用藥物治療,還是應該結合風險評估情況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用藥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安全合理的用藥,獲得用藥安全風險和疾病治療,預防獲益的最大效益比,您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