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4月21日是第三十四屆上海市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動——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會”。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聯合殷行街道黨工委主辦“2023年腫瘤防治宣傳周賦能社區健康促進活動”。活動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與五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共建基層腫瘤防治醫聯體。腫瘤醫院專家為社區居民開展了科普講座與義診。
集中籤約,共建基層腫瘤防治醫聯體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一直以來積極響應“健康中國”的“癌症防治行動”,深入社區,推進分級診療建設落地。首批簽約就聯合了楊浦區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浦東新區周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五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健全集預防、篩查、診療、康復於一體的全程管理體系,組建基層腫瘤防治醫聯體。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吳炅表示,醫院將繼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加快下沉,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腫瘤科普宣教活動,提高居民腫瘤預防意識,降低癌症發病率;藉助早期癌症篩查,識別風險人群,提高癌症早篩率;面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專家門診轉診綠色通道,提高癌症早診率;開展全科醫生腫瘤專科培訓,提高社區腫瘤防治力等。
當天下午,在楊浦區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一科主任徐燁教授和4位全科醫生,就腸癌患者的運動康復、科學隨訪等內容做了專業指導,並和一位65歲的腸癌術後患者張先生詳細問診,“你術後恢復得挺好,不能一直躺着不動,要加強運動,這將有利於你疾病康復。”
據悉,隨着群眾防癌抗癌意識的提高,以及腫瘤診治技術的飛速發展,腫瘤疾病逐漸從一種“絕症”變成一種“慢性病”。“腫瘤患者‘足不出社區’,就能獲得專業、規範的隨訪和康復指導,這既是患者所盼,也是一種發展趨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上海市抗癌協會康復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顧文英說。
創新科普,醫體融合專業賦能腫瘤患者康復
活動當天,“caca指南,你知我知”運動康復促進講座與體驗活動成功舉辦。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一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運動康復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徐燁教授為居民帶來了《亦動亦靜,不可妄行》的科普講座。
上海市抗癌協會康復管理專委會常委、上海體院武術學院王震教授現場帶領社區居民體驗了腫瘤運動康復功法。
“這套腫瘤運動康復功法對腫瘤患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王震也希望,以社區為基礎,形成體醫社融合的康復鍛煉者招募活動,組建癌友生命活力加油站,參與中國傳統功法康復鍛煉。
務實調研,腫瘤康復患者的真實需求
活動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上海市抗癌協會康復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顧文英帶領社工與科普專業人員開啟兩場座談調研。分別為“康復促進工作者座談會”和“面向社區腫瘤康復患者及家屬的座談會。”
“今天我們開始對社區腫瘤康復促進工作開展摸清‘家底’的調研工作,圍繞腫瘤患者及家屬、社區居民、專業志願者開展腫瘤防治健康促進需求調研,就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涵蓋個體的醫療、護理、社工、心理、營養、運動等需求的調研,旨在形成腫瘤防治健康促進工作的問題清單、找出目前工作中的急難痛點,後續將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開展基層健康促進工作者技能培訓,打造社區腫瘤防治健康服務示範點。”顧文英說。
殷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薛春笑告訴記者,殷行街道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多次開展共建活動,為健康社區建設引進源頭活水。基層腫瘤防治醫聯體合作簽約,既是將資源下沉、織密健康網的具體舉措,更是緩解老百姓“看病難”問題的重要舉措。殷行街道將攜手擦亮做強新名片,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萃取健康社區的“新良方”。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