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經常被起訴到法院,因為患者在外出時發生意外事件,導致醫院成為被告。
患者在住院期間擅自外出不僅存在風險,還給醫護人員帶來危險。
在臨床科室中,經常會發生患者擅自外出的情況。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護士會一直擔心患者的安全,直到患者平安回到病房。這種情況可能會多次重複,直到患者出院。
有時候,患者想請假外出,但醫護人員會拒絕。因為醫院沒有權力限制患者的人身自由,醫護人員也不是公安警察。
因此,患者外出是醫護人員最頭疼的事情之一,也是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隱形炸彈。
如何避免這些風險?
1.如何應對患者私自離開醫院或外出不歸?
措施:及時報告、立即尋找、啟動緊急預案、留下原始證據。
原始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
2.如果患者要求外出,護士該怎麼辦?
措施:告知值班醫生、簽署外出告知書、外出後及時與患者及家屬取得聯繫確認患者動向及情況。
3.如何預防?
措施:安全告知、認真巡視、做好交接班、及時勸阻、做好評估重點監督、及時聯繫。
以上這些方法如果能全部實施,在患者外出發生意外時,雖然可以免責,但對於每日外出量較大的普通科室來說,醫護工作量也會無形中增加。
如何做到既能避免或降低醫患風險,又能減少工作量,筆者有幾點建議供同仁參考:
盡量減少患者外出人數及次數
1.在患者入院時,加強宣教並詳細介紹醫院規章制度,以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他們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並主動遵守醫院規章制度。
2.了解患者外出的原因,並針對這些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1)創建“住院患者外出原因調查表”和“登記表”(請參見下圖)。患者需填寫調查表以獲得外出許可,任何個別擅自外出的患者必須在返回病房後補填此表並儘快提交。通過調查結果,我們能夠及時記錄患者外出的原因。
(圖片由作者提供)
(2)對調查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明確患者外出的原因,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協助患者解決。如果科室工作人員無法解決問題,應向相關部門或人員請求協助。
(3)要反覆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外出的風險,並按時巡視病房。一旦發現患者有外出的意向,應及時進行勸阻。
對於醫保患者,應向其詳細解釋醫保工作人員將隨時監督患者的住院情況。如果發現患者外出行為,醫保資格將被取消報銷。
縮短住院日
1.擇日手術的患者:
為了減少外出人數和次數,需要盡量減少手術等待時間,因此在選擇住院手術的日期時,需要與醫生協商。在入院前,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盡量在門診完成需要等待多日的檢查項目,並指導患者在上午 10:00 前空腹入院。
在入住後,醫生會盡量將所需檢查項目一次性開完,並爭取在當日完成術前相關檢查項目,以便次日手術。病房需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避免患者受涼感冒,以免延長手術等待時間。在術後,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儘早安排出院。
2.非手術患者:
為了幫助患者儘快康復,縮短住院時間,醫院會提供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和健全的生活服務設施。醫生會正確實施各種治療和護理,以便患者能夠儘快恢復。
1.患者入院後,可以邀請他們及家屬進入微信群。
2.編輯模板,包含有關患者外出各種類型的信息,例如告知風險和要求儘快返回病房等,這些文字內容會存留於微信內。
3.如果患者未經允許擅自外出或請假,而且在約定時間內未返回病房,責任護士會將預先編輯好的相關內容複製到微信群中,並@患者及其家屬。
4.這種方法簡單、快捷、省時、省費,並且比單一的短信更具說服力,比電話錄音等相關證據更易於保管和節省時間。此外,其他患者及家屬群員可以作證。
5.如果患者及其家屬在微信群內沒有回應,責任護士將電話聯繫患者並追蹤情況。
7.對於老年等特殊人群沒有智能手機的患者,可以採用電話聯繫方式進行追蹤。
做好患者外出安全告知工作
1.對於那些無法解決的問題,患者必須被要求籤署外出風險告知書並接受相關說明。
2.在患者外出前,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住院患者外出安全守則》的內容,如下圖所示,並要求患者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以避免或減少患者在外出時發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圖片由作者提供)
通過多種渠道播散警示案例
1.有些醫院會在病區內設置電子顯示屏,播放關於患者外出宣教內容和院外發生意外的警示案例,條件允許的話。
2.醫院或科室的微信公眾號上可以發布有關患者外出宣教內容和院外發生意外的警示案例。
醫患雙方建立了醫療服務合同關係,應該嚴格遵守合同條款,履行義務。但是,有部分患者擅自違規違約,私自外出,給醫院帶來了風險和麻煩。
為了有效地減少風險,醫護人員必須加強預防措施,將風險降到最低,以保障醫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運轉。只有這樣,醫護人員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來治療和救治患者。
圖文來源:丁香護理頻道
編輯整理:護理傳真
責任編輯:張昕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