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身體的小毛病就多起來了?醫生:5種疾病易突發,需警惕

范阿姨今年剛退休,因為長得年輕,出去還常常被人錯以為才40歲左右,很多第一次見面的人都不相信她已經到退休年齡了。

聽得多了,她對自己的狀態也比較滿意。尤其在年齡漸漸上來之後,身邊的朋友都出現了諸如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富貴病”,她卻連感冒都很少有。所以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范阿姨從心底里沒有把自己當老年人看,日常飲食和玩樂還是如常,碰到有“牌搭子”的時候,還會搓通宵麻將

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55周歲退休。在退休不到一年的時候,范阿姨感覺自己身體逐漸出現了一堆“小問題”,看體檢報告,上上下下的箭頭也多了起來。她開始以為是因為連續工作了許多年,突然退休後整個人鬆懈下來,身體不適應導致的,還沒放在心上,覺得調養一段時間就會好的。

直到後來范阿姨婦科方面似乎也出了問題,她才焦急地找到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生去諮詢:為什麼自己過了50歲以後,身體像是一下子就出問題了呢?

隨着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成為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50歲這個節點上,身體會作出什麼樣的“回應”

一、為什麼過了50歲,身體的小毛病會多起來?

社區醫療服務站的醫生在看了范阿姨帶去的體檢報告和化驗報告後告訴她:人一生中的身體狀態,就像是一條拋物線,過了中青代的鼎盛時期後,人體各項功能衰退,健康開始走下坡路。而50歲左右,往往就是一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隨後醫生又仔細詢問了范阿姨的日常作息、生活和飲食習慣等,綜合分析後告訴她,雖然在她的體會中,身體問題像是50歲後才齊齊冒出來的,但是有些“伏筆”卻是中青年時期就埋下了的。很多人的身體狀態在過了50歲以後,突然斷崖式下跌,那其實是在為30、40歲時期,甚至更早之前的透支“還債”

年輕時仗着自己身強體壯、年富力強,上進一點的人就拼事業,早出晚歸、廢寢忘食;瀟洒一點的人就顧着玩樂,煙酒無度、晨昏顛倒。當時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但年紀上來後就會有感覺了。比如許多人有這個經驗——年輕時累了困了,睡一覺就能恢復,但年齡大了以後,熬一次通宵會好多天沒有精神

所以當50歲以後,身體開始衰老“走下坡路”時,免疫力一下降,年輕時透支的種種就一股腦地爆發出來了。

有的人,年輕時就不注意控制體重,想吃就吃,還吃得比較油膩“重口味”的。青年時期新陳代謝旺盛,吃了也不容易發胖,但一旦邁過了50歲的大關後,諸如“三高”指標就會在體檢表上噌噌地上去了;

有的人,年輕時煙酒無度,認為抽煙的人瀟洒、喝酒的人朋友多,殊不知尼古丁酒精對人體的侵害是日積月累的,當時不覺得。但在20、30年後,不堪重負的肝臟和肺部等人體重要臟器就會出現“疲態”,一些慢性甚至惡性疾病就會暴發出來了。

那麼如果從青少年時期就注重保養,人生的暮年是不是就能安然度過呢?也不盡然。50歲以後,也要小心下面這些疾病。

二、從中年到晚年邁進,要小心這些疾病找上來!

進入老年以後的身體素質,除了取決於是否保養、有否“透支”遺傳基因以及人體自然的老化速度也佔據了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有的人煙酒不沾,但還是罹患了惡性腫瘤,那就很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

而下面這些病,多因自然老化而起,過了50歲後要小心

1、前列腺增生

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多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男性。一般來說,男性在40歲以後由於激素的紊亂,慢慢就可見前列腺出現不同程度的增生。當50歲以後,就會開始出現尿急、尿頻、夜尿增多等癥狀了。當進入60歲,發病率會提高到50%,80歲時會高達83%。

由於隨着年齡的增長,癥狀會愈加嚴重,若不及時治療還會並發為尿道感染、急性尿瀦留、尿道出血,甚至引起尿毒症。因此在進入50歲後就應加以注意前列腺問題,發現異常就應及時就醫。

2、男性易患結石

這一條與上一條有緊切的關係,因為前列腺增生極易誘發膀胱、腎臟等臟器的結石。男性過了50歲,前列腺增生的發病率就呈逐年升高趨勢。前列腺肥大會引起膀胱內尿液排出不暢,長期如此會使膀胱內尿液混濁、雜質增多,當雜質聚集就會導致結石的形成,嚴重的還會引起腎盂積水

因此,50歲後也要注意前列腺問題,避免誘發膀胱、泌尿結石。

3、女性易患婦科疾病

女性的50歲左右正是更年期,多數會在這一時期絕經。范阿姨就是這種情況。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至完全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卵巢激素分泌的異常不可避免會引起多種婦科疾病的發生。

同時,這一時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還會引起以神經功能紊亂、代謝障礙為主的一系列癥狀,又稱“更年期綜合症”。對於更年期女性朋友來說,要注意均衡飲食、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保持心情舒暢,進而安全度過更年期。

4、糖尿病

過了50歲,許多人隨着體力衰退,運動量變小,加上人體自然衰老使得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減弱,就會出現代謝障礙,較為容易患上糖尿病。再加上隨着慢性疾病增多,有一些常用藥物也會使血糖升高,這就愈加提高了糖尿病的患病率。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統計,我國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中,50歲以上的患者達到了20%,60歲以上患者達到了30%。因此,50歲以後,除了在飲食上要注意控制,也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定期體檢,如果出現突然的食量大增、視物模糊,以及易渴多尿等,就要及時就醫了。

5、老年性黃斑病變

據臨床數據顯示,目前在城市中,老年性黃斑病變已經取代了白內障,而成為了老年人致盲的主因,尤其在50歲後進入高發期。這是因為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器官漸漸老化,眼底的黃斑結構尤其是黃斑區域以及色素上皮區域,出現典型的玻璃體膜疣,導致眼底出現退行性病變。

老年性黃斑病變,又可以分為乾性、濕性兩類。乾性會使黃斑部產生沉積物,導致視力慢慢退化;濕性則不僅產生沉積物,黃斑部還會產生積水,令視力在短期內急劇下降。

一般在發病2年內會有60%的患者會失明;80歲以上的老人,有40%會出現黃斑變性。因此醫生建議,50歲以後人群最好每年檢查一次眼底

總之,在邁過50歲的門檻以後,定期體檢、隨時關注,就變成了維持健康的兩大要領。如果想要平安度過人生的暮年,50歲前的人群可以做些什麼來預防疾病呢?

三、預防疾病突發,別從50歲開始了!現在就來做好以下幾條!

影響人體健康的,不外乎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兩類。不可控因素包括遺傳基因、外在環境等,那麼可控因素就是生活中的調理與控制,包括了飲食、習慣、運動等方面。

首先,要學會克制煙酒。對於煙酒,當然最好是戒除掉。這兩者可明顯增加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病、腫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死亡風險。解放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所長——何耀的一份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即使從50歲才開始戒煙,也仍然可以降低吸煙者38%的相關疾病死亡風險。

所以,不要再說“已經抽了大半輩子”、“中老年人戒煙弊大於利”的謬論了,有科學依據、為健康出發的事,什麼時候做都不算晚。

其次要注意合理飲食。合理飲食的意義並不是狂吃補品,而是科學、均衡地安排自己的營養攝入。有一份每餐進食順序可以作為參考:先吃蔬菜,補充纖維素和維生素,還可增加飽腹感;接着進食肉蛋豆類,保證蛋白質供應;最後進食澱粉類主食,可以粗細糧搭配,使營養更均衡。

當然也少不了適當的運動。由於每個人的體能基礎不同,因此“適當”的標準以運動後感覺舒服,不疲勞,易堅持為準。適當運動的好處是很多的,比如提升免疫力,提升心肺、胃腸道功能;減脂增肌,強化骨骼,促進睡眠。最後還可宣洩壓力,保持精神愉悅等。

最後,要保證精神健康。生活中難免遇到難事,心情低落時要懂得傾訴與求助,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事物。多走出去,多與他人進行健康有效的交流,積極社交,對於自身的不良情緒要及時調整,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到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

四、總結

總之,生老病死、由盛至衰是一個不可逆的生理規律,要理性看待,積極應對。尊重客觀規律的同時,介入延緩身體機能衰老的手段來提升健康質量,必要的時候求助醫生,合理用藥,對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來。50歲保養,還不算晚。

參考文獻:

【1】溫腎利尿化瘀湯聯合西藥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臨床觀察·嚴勝利、樓剛、張誠誠[J]中國中醫藥科技》·2022年第3期

【2】50歲以後最好每年查一次眼底·《家庭健康:醫學科普》·2012年第2期

【3】50歲以後戒煙不晚·《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