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專家湯釗猷,提出治癌新理論,肝癌5年生存率得到了提高

湯釗猷生於1930,出生在廣東新會,我國著名的腫瘤外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肝癌研究奠基人、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湯院士從60年代起就從事癌症研究,特別是在肝癌臨床診治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他在國際上最早對小肝癌進行了系統研究,“亞臨床肝癌”的新概念也是湯院士首先提出的,他還主編了英文版《亞臨床肝癌》專著,國際肝病學權威認為這一概念是人類認識和治療肝癌的重大進展。它使肝癌手術切除後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了一倍,達到70%,使肝癌從“不治之症”向“部可治之症”轉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後來又投入“肝癌轉移複發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2次擔任國際癌症大會肝癌會議主席,90餘次在國際會議做主題報告,7次擔任上海國際肝癌肝炎會議主席。 湯院士不僅在治療癌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而且對癌症的產生也有非常獨到的了解。

湯院士關於癌症說過的3句話,分享給大家。


第一句話:在醫生治癌的同時,人們又在不斷地造癌。

湯院士表示,現如今癌症已經成為了人們頭號的“健康殺手”。雖然癌症的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現代社會致癌的因素太多了,包括環境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和空氣污染等;還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缺乏運動、久坐、抽煙、酗酒等等。湯院士認為,癌症是不可能消滅的,最多只是控制住。

第二句話:手術治療是把雙刃劍,別輕易開刀。

擅長肝癌切除手術的湯院士,也一直在研究手術與“癌症轉移和複發”的關係。他通過研究發現,常規的手術抗癌方法是一把“雙刃劍”。手術是癌症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但是如果是姑息性切除,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因為這種方法會促進癌細胞的侵襲轉移。湯院士表示,作為一名主攻癌症的醫生需要反思手術、放化療與癌細胞轉移之間的關係,要更加重視全身性綜合治療的作用。

第三句話:中西醫結合需相向努力。

中西醫究竟怎樣結合?湯釗猷院士認為,中醫就是科學,因為有療效又有理論,比如《黃帝內經》就是理論,而現實證明中醫治療癌症也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在某些方面還具有優勢。中西醫結合,需要相向努力。西醫可以學點中華哲理,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中醫。而中醫,特別是《黃帝內經》等一些中醫典籍,要用現代語言來表述其中的意思,這樣才和西醫有共同語言。

在結合的過程中,切忌中醫西醫化,也要防止中藥西藥化。湯釗猷院士表示,中西醫結合需要長期“兩條腿走路”,才能逐步達到互補和協調。

湯釗猷特別注重人才的培養。他認為,一個人再優秀,他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做到為每一個病人動手術的,因此,要培養出一支德才兼備的團隊。為此,他非常關心年輕人的成長,培養了大量的優秀學生。

湯院士將自己一生的經驗寫成了一本專著:《控癌戰,而非抗癌戰》。

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