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高血壓日
2022年10月8日是第25個
“全國高血壓日”
今年的宣傳主題:
血壓要知曉,降壓要達標
我國70%的腦卒中
50%的心肌梗死
與高血壓有關
高血壓患者高達2.45億
但治療率只有30.5%
控制率僅為11.2%
關於高血壓的認識誤區比比皆是
嚴重干擾了高血壓的規範治療
誤區一
防控高血壓是個人問題
每天攝入2-3克鈉鹽是人體維持生命的必須。
每天攝入6克以上鈉鹽,血容量增加,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可導致血壓,特別是清晨血壓和夜間血壓明顯升高。
如果家人堅持“重口味”,高血壓患者限鹽就成了一句空話。
不吸煙者暴露於二手煙,冠心病及卒中風險增加20%-30%。如果不戒煙,家人永遠消除不了這個心血管危險因素。
誤區二
憑感覺估計血壓高低
高血壓是用血壓計量出來的,不是感覺出來或估計出來的。
第一,沒有不適感覺,並不能說明血壓不高。
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沒有癥狀。
雖然有些人血壓明顯升高,但因為患病時間長,已經適應了高的血壓水平,仍沒有不適的感覺,直到發生了腦出血,才有了“感覺”。
第二,沒有不適感覺,不等於沒有危害。
研究結果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 mmHg,亞洲人群的腦卒中與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風險分別增加53%與31%。
第三,對症治療葯,不能代替降壓藥治療。
有些高血壓患者可出現頭痛、眩暈、耳鳴等癥狀,使用西藥、中藥、保健儀器也可以緩解,但絕不能代替降壓藥治療。
誤區三
老年人血壓高點沒問題
不少人誤認為隨着年齡的增長,血壓升高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以為年齡越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也會相應的提高,這一錯誤的認識在老年人群中尤為突出,有些患者也因此得不到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非同日測量三次血壓>140/90mmHg。高於這個標準即需要及時接受治療。
誤區四
血壓降得越快、越低更好
如果高血壓患者將血壓降得過低,低於正常值範圍的情況下,心血管一時半會不能適應這種低壓狀態,會影響心臟射血,心臟射血量減少後,可能會造成腦部、心臟,體循環其他臟器血容量灌注不足的情況,影響器官的正常代謝,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腦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等問題,特別是高齡老年人群中更容易發生。
誤區五
沒有癥狀就沒有問題
高血壓人群對血壓的敏感度不同,有些人長期血壓高,沒有任何不適感覺,因此不去積極控制血壓。但是較高的血壓對機體臟器、血管的損傷是持續存在的,更容易產生高血壓併發症,如腦出血、腦梗塞、冠心病心肌梗死、腎衰竭、主動脈夾層等。一旦出現嚴重併發症再去積極控制血壓,臟器的損傷已經不可逆轉,所以高血壓沒有癥狀,反而更危險。
誤區六
無需改變生活方式
部分高血壓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後,只要遵從醫囑,堅持長期規律服藥就足夠了,不需要改變生活方式。事實上,吸煙、酗酒、肥胖、體力活動不足、長期精神壓力大等因素可能誘發或加重高血壓病情。因此,高血壓患者應該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
誤區七
血壓降至正常就可以停葯
高血壓病人通常需要終生服用降壓藥,停葯後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等靶器官傷害性更大。正確的做法是,在長期血壓控制良好的情況下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和種類,減葯的過程中必須嚴格監測血壓。
誤區八
保健品能治高血壓
部分患者認為西藥副作用大,所以盲目的聽從某些商家的誇大宣傳,認為養生療法和保健食療可以代替口服藥降壓,但是大多數保健品如天然保健食品、飲品以及降壓器具(降壓枕頭、降壓床墊、降壓手錶以及降壓鞋墊等),並不具備明確的降壓作用,反而會延誤規範性治療的時間。
誤區九
只知道服藥,不知道定期檢查
目前還缺乏針對高血壓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療方法。
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需終生服藥、定期檢查,以便評價降壓藥療效,監測靶器官損害。
1.監測用藥方案
血壓控制平穩且達標者,每周自測1-2天血壓,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後,服降壓藥和早餐前,排尿後,固定時間自測坐位血壓。
如果血壓≥135/85 mmHg,需要及時就診,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
2.檢査靶器官損害
所有高血壓患者均應行常規檢查:血常規;血生化(血鉀、鈉、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和肌酐);尿液分析(尿蛋白、尿糖和尿沉渣鏡檢);心電圖等。
應對高血壓
簡單三步走
審核:梁珊
責編:石婧琳
編輯:何姣
校對:王紫侗
來源:醫學美圖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不忘初心跟黨走
牢記使命建新功
跟着妹子三步走,一秒點亮公眾號小星星
以後妹子的推文,您一定會第一個收到!
悅享生活、做優雅女性
我們伴您一路前行!
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