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科院院士陸林在科普欄目《科創中國·院士開講》中關於新冠疫情對人類心理影響的推測受到廣泛關注,他表示,這種心理層面的影響將持續至少20年。
他給出了一份數據,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球新增超過7000萬抑鬱症患者,9000萬焦慮症患者,數億人出現失眠障礙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抑鬱的發病率大幅增加了25%。
陸林在《院士開講》中提醒道,大眾應該做好長期心理準備,及時調節情緒,保證睡眠。今天單獨談談老人睡眠的問題,老人想要免於疾病困擾,更需要好的睡眠。首先找到老人失眠的原因都有什麼?從根本上解決失眠問題。
老年人每天最少要熟睡8~9小時,睡眠是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消除疲勞的重要手段。經常睡眠不足(每天少於4~5小時)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質活動異常;加重已患的各種疾病;進一步促進衰老。會給老年人帶來無限的煩惱。
是當前引人注目的一個新問題,65歲以上老人尤其是男性,睡眠時易出現呼吸暫停,短則數秒長則數十秒,由於呼吸暫停,血中氧的飽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壓上升,刺激了呼吸中樞而恢復呼吸,與此相伴隨可出現大腦興奮、睡眠驚醒,反覆發生而導致失眠。
下肢肌肉周期性收縮,每次0.5~5秒,間隔20~30秒,每夜可出現30次以上,自覺腓腸肌(小腿肚)瘙癢或不適,多發生於高齡老人。嚴重影響睡眠。
老年人皮膚皮脂層逐漸變薄,從而使皮膚乾燥、感覺神經末梢表淺,受外界輕微刺激即可引起瘙癢,是老年人入睡的一大障礙。
老年人膀胱縮小,極易飽滿,同時收縮無力使尿液不易完全排凈,加之老年人多患前列腺肥大,從而導致夜間尿頻,失去睡意。
老年人多病,經常服用各種藥物,不少藥物可引起失眠,如利尿葯、抗憂鬱症葯、毛地黃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等等;長期服用降壓藥引起的鼻塞也能引起失眠;安眠藥經久服用可產生耐藥性(藥效下降)或賴藥性(成癮)而失去催眠作用,相反一旦停葯可引起反跳現象,發生更為嚴重的失眠,並伴有噁心、發汗、肌肉緊張和心神不安等癥狀。
老年性無呼吸失眠綜合征不能服用安眠類葯,以免抑制呼吸中樞使癥狀加重。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瘙癢引起的失眠,應針對原因進行防治。原則上不要頻繁洗澡,且不宜用鹼性大的肥皂和搓澡。另外,在洗澡後塗一薄層2%~5%水楊酸凡士林軟膏於皮膚上。不吃有刺激性(如姜、蔥、辣椒等)或組織胺含量多的食物(如鮐魚、沙丁魚、攫鬥魚等)。用中藥細辛、苦參、蛇床子、艾葉、白鮮皮各30克,水煎擦洗,可獲一定效果。
如因一時性情緒波動或肌肉緊張引起失眠,為了調整睡眠規律,可短期服用吸收快、副作用小的安眠藥(如安定、眠爾通、利眠寧等)。中藥可用安神補心丸等,均有一定鎮靜、安眠作用。老年人代謝機能減退,藥物易於蓄積,因此服安眠藥劑量要小,療程要短,不同種類之間可交替使用。長期服用,必須經醫生指導。
調整生活節律,進行身心鍛煉。失眠不要焦慮,要相信機體有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活要有規律,睡前不飲用茶、咖啡等有興奮作用的飲料;有計划進行體育鍛煉,早起室外散步15分鐘,隨之打拳或做健身操、武術等15分鐘;白天要勞逸結合,不可勞累過度,但也絕不可無事可做;晚間可在室內活動上、下肢數分鐘;睡前用溫水泡腳半小時,用手摩擦腳掌。這些對調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均有一定好處。
藥物副作用引起的失眠及器質性疾病影響睡眠,則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本文合作作者:劉紹宗(副主任醫師)
編輯:沙 果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