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中國針灸界泰斗”程莘農養生秘訣:做好“6點”,益壽延年


1

勤學習。

程莘農先生出身書香門第,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他而言是最好的熏陶,讀書是他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他保持了一輩子。

最初,父親給他取名“希伊”,希望他長大後有伊尹之才,名揚四海。“莘農”,是他的號,一直沿用到後來。

小時候,程莘農先生便“與眾不同”,其他孩子懵懂貪玩,他卻嗜書如命。

醫學三字經》、《湯頭歌訣》、《地道藥材歌》、《臨證方劑謠》等中醫典籍,他都背得滾瓜爛熟。

16歲的時候,他拜溫病大家陸慕韓為師,系統地學習中醫理論和臨床辨證。

學習,是程莘農先生功成名就的法寶,也是他頤養心靈的秘密。


2

德為先。

在陸慕韓老師的言傳身教之下,程莘農先生進步飛快,很快成長起來了。

19歲,程莘農就開始了獨立問診行醫,半個多世紀的行醫生涯,從沒間斷。

老師的精湛醫術、崇高醫德、慈善的醫風,也深深影響着他。

“懸壺濟世,福澤四方”;“病人不分貴賤”;“救人如救火,不能稍有延遲”……

這些都是老師的從醫理念,時刻銘記於心。

我們常說,“積善成德”。

德,就是善良的總和,是人間的大道。

對於養生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個人厚德載物,慈悲為懷,往往是健康長壽的根基所在。

3

不生氣。

了解程莘農先生的人都知道,程老火氣很大。遇到一些“油鹽不進”的患者,經常跟人拍桌子,但他並不是真正的生氣,大喊大叫之後就完了。

事後,他也做自我檢討,認為吹鬍子瞪眼不好,不過他對患者的誠心,永遠不變。


他說,別看我看上去大發雷霆,其實絕對不動肝火,就像狂風暴雨,來的急去的快,過後就啥也沒了。

哲學大師康德說過,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程莘農先生認為,生氣第一是境界低;第二的心胸小;第三是想不通。

他常規勸患者朋友,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陽光的心態,是對自己身體健康最好的呵護。


4

愛簡單。

在生活方面,程莘農先生的要求很低、很少,“簡單”是他不變的原則。

他做了這樣的一個總結:一床、一桌、一電視;兩椅、兩窗、兩字畫、三面書牆、三把針,這就是我的全部了。

他指出,簡單一點,生活才有更大的空間;簡單一點,日子才更秩序井然。

不論衣食住行,還是七情六慾,都是這樣。


吃飯七分飽,不讓肚裡有滯;棉布衣衫,更加貼身舒坦;房間簡約乾淨,開心更加一點。

現在,人們推崇“斷舍離”,說到底就是“簡單”。明白了少即是多,人生更趨於圓滿。

聰明人總是把事情搞得複雜化,結果被痛苦牽絆,被煩惱糾纏;智慧人總是把一切簡化,所以總是怡然自得,歡心歡顏。


5

講均衡。

《黃帝內經•素問》里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程莘農先生指出,脾胃是後天之本,養好它們是健康長壽的基礎。

他認為,日常飲食不要過於單一,不要過於偏頗,各種食物食物,混而食之最好。


如此一來,才能營養均衡,補精益氣,為脾胃提供充足的能量來源。

日常餐桌上的蔬菜五顏六色,品種繁多。

他幽默地說,不管素食還是肉食,我都來者不拒,悉數笑納,這也符合中醫飲食調養里“合五味"的原則,即食不可偏,雜合而食。

他還說,從飲食均衡可以推出,情志、勞動、休閑等等,諸多方面都要“均衡”,這才是健康的正確打開方式。


6

平常心。

關於情志方面的調養,程莘農先生認為,最好的狀態,就是擁有“平常心”。

功名利祿不看得太重,清心無為和淡泊名利是他的一貫作風。

他主張,慾望不可有太多,挫折別看得過重,正所謂“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把心養好了,一切都會井然有序,萬般和諧。

生活上,吃暖食,喝熱茶,怡然自得。


善待自己,都在生活的細枝末節當中。用一顆平常心看世界,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在從事針灸研究和治病之餘,程莘農先生還不斷總結經驗,筆耕不輟,撰寫書籍。

他說,學術研究和寫作,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驕不躁,不疾不徐,才能拾級而上,跨上更高的境界。

他主編的《中國針灸學》,在20多年裡一直是國內中醫藥高校的必選教材,同時還是美國、墨西哥巴西等國針灸醫師資格考試的依據。

這本書再版多次,備受業內人士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