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胎盤、膽結石,你生產的“醫療廢物”去哪兒了?

生而為胎盤很抱歉的壹讀君 丨 彤 子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然而,隨着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不孝的當代人不僅常損傷身體髮膚,還產生了大量的“人體醫療廢物”。

“人體醫療廢物”是“醫療廢物”的一種,卻存在高於“醫療廢物”的價值。

與使用過的針頭、穿越疫區的防護服、過期或受污染的藥品不同,“人體醫療廢物”是指由於醫療活動而脫離人體的無生命價值或者生理活性的器官、組織以及人體滋生物。

由於“人體醫療廢物”在醫生眼中屬於病理性醫療廢物的範疇,需要及時銷毀,但在部分 孝子 患者眼中則是自己身體不可分割的“零件”,這就難免因觀念差異出現醫患糾紛。

那麼,“人體醫療廢物”廢不廢?所有者能不能拿走?

堪比神葯的“人體醫療廢物”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熱衷“收割”男嬰包皮的美國,早就發現了“人體醫療廢物”的利用價值,並將包皮做成了一門生意。

新生兒的包皮可以培養成“人皮”,代替小兔子進行化妝品的安全測試;還含有“人包皮二倍體細胞”,具有較高的“誘生能力”,能修復因燒傷皮膚癌糖尿病、褥瘡導致的皮膚損傷;甚至被製成抗衰化妝品……

從此過上幸福生活的兔子: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

男嬰包皮這麼“香”,可以使醫療機構通過出售包皮組織獲利,加上手術費用,可謂是兩頭拿錢。這讓被“收割包皮”的部分美國民眾十分憤慨,跳腳譴責割包皮是對男性的PUA,剝奪了男性的生殖器完整性,還不給受害者 分紅 經濟補償。

註:成年男性包皮沒有男嬰包皮的高“誘生能力”,但可以作為自體皮膚、粘膜移植的首選(會有色差)。

相比之下,中國對本土最出名的“人體醫療廢物”胎盤,處置上就合理多了。只要產婦無傳染性疾病,依據2005年衛生部發布的《關於產婦分娩後胎盤處理問題的批複》:

產婦分娩後胎盤應當歸產婦所有。產婦放棄或者捐獻胎盤的,可以由醫療機構進行處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胎盤。如果胎盤可能造成傳染病傳播的,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告知產婦,按照《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今天胎盤是產婦生孩子的“副產品”,不存在“生”胎盤造成的額外收費,醫院不能出售胎盤獲利,也就不存在“增收”問題。

人胎盤在中國著名百科全書《本草綱目》中被稱為“紫河車”,具有“安神養血、補氣、益精、解毒、補血的作用”,對“疲勞、消瘦、衰弱者”有奇效,“久服者、耳聰目明,鬚髮黑,延年益壽……”,受到百姓追捧。

現代生物學、醫學研究也發現,人胎盤中的免疫球蛋白“丙種球蛋白”有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還有以多肽形式存在的17 種氨基酸,也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統稱“胎盤免疫調節肽”;以及促進生長、抑制腫瘤的多種有效因子等,但其有效成分經高溫後會失活,於 2015 年從《中國藥典》中除名。

除了“紫河車”,還有人曾把“人體醫療廢物”膽結石,作為牛黃的替代品,專門到醫院以30~50元/克的價格收購。

曾有一位老中醫,“存”了300多克肝區結石後,到醫院手術取出,並全部帶走。其主治醫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懷疑老中醫是要將“自產結石”當藥用。當然,老中醫帶走全部結石,也可能是怕自己的結石被人當藥用。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結石”代替牛黃不可取,但自己收藏還是可以的。

比高定、限量更牛的紀念品

在中國,只要患者本身沒有傳染性疾病,包皮、胎盤、膽結石這些不影響公序良俗的“零件”,可通過與主治醫師協商索要獲得,但不許買賣。

相比之下,國外一些嫌錢燙手或賬戶餘額冗長的朋友,則會把他人的“人體醫療廢物”搞成生意,還打造出“人體珍珠”的概念。

2001年,位於荷蘭首都的聖莫爾拍賣行,以35.1萬荷蘭盾(約合127萬人民幣)的高價拍賣了一顆直徑4.2厘米的“大珍珠”,創造了當時荷蘭單珠拍賣的最高價。而這顆超大珍珠就是“人體醫療廢物”——結石

動圖為我國結石博物館藏品

結石不僅“尺寸大”值錢,“顏值高”也值錢。

近幾年,澳大利亞一位名叫戴維斯的青年,從膽囊“產出”了11粒彈子大小的銀色“人體珍珠”,遭到主治醫師讚美“未見過如此漂亮的結石”,並“遵醫囑”去給珠寶商鑒定。然後有人出價12萬美元(約合77萬人民幣)試圖收購戴維斯的“人體醫療廢物”。

當然,品相差的“人體醫療廢物”也有市場。

電影《星際迷航》的主演威廉·夏特納曾在手術中“產出”一顆腎結石,並在拍賣會上以2.5萬美元(約17萬人民幣)成交。

還沒長腎結石的威廉·夏特納

而已故甲殼蟲樂隊主唱約翰•列儂的一顆蛀牙,在拍賣會上拍得了3萬美元(約20萬人民幣)的高價。

比起約翰•列儂平平無奇,甚至“有點醜陋”的蛀牙,普通人拔下來的智齒有可能天生形狀就像獨特的“藝術品”,不得不把它帶走收藏。

牙根如同八爪魚搬“勾人”的特典版

難遇更不可求,藝術氣息濃郁的驚天隱藏版

如果你放棄了自己的“紀念品”所有權,它們也可能被醫生收藏,作為教學工具或進入結石博物館,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不能帶走的“人體醫療廢物”

但是,有些朋友也會在無傳染疾病的前提下,無法帶走術後的智齒、包皮。

不給包皮的大夫還要問,你要炒包皮吃嗎?

為什麼同樣的“人體醫療廢物”,有人能拿走,有人不能?

這是由於不同醫院、不同醫生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不同解讀導致的。

從法律法規層面解讀,具有危害性、危險性及有違公序良俗的人體醫療廢物,須按照國家法律的統一規定,由醫療機構或研究機構統一處理。此處的“危害性、危險性”,由醫療機構認定,部分醫院除衛生部“特赦”的胎盤之外,把幾乎所有人體零件都劃歸在醫療廢物中,自然不讓帶走。

同樣的智齒,不同的“危害性、危險性”

有收藏意向的患者建議在手術前詢問能否帶走

像通過手術摘除的臟器、殘肢等,都屬於醫療機構認定的有“危害性、危險性”人體醫療廢物,通過與患者或家屬的溝通,告知臟器、殘肢的去向,獲得同意後,交給火葬場或焚化廠集中處理,以保護公共衛生安全。

而人體衍生物“腫瘤”,在術後存在更實用的醫學調查價值——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是判斷腫瘤屬於良性或惡性的重要依據,分為“快速病理(30分鐘之內)”和“常規切片(兩周左右)”兩種。通常“常規切片”準確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人體衍生物,卻沒有民事權利的“死胎”,在早期曾被劃歸“人體醫療廢物”,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的《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將死胎、死嬰移出了醫療廢物範疇。

《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第十二條

但死胎的處理權通常歸醫院所有,特別是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死胎、死嬰,嚴禁個人自行處理。有特殊需求時(如做屍檢),需提前向醫院提出保存要求,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你“生產”過人體醫療廢物嗎?它們又都去了哪裡?

[1]楊立新, 曹艷春. 人體醫療廢物的權利歸屬及其支配規則[J]. 政治與法律, 2006(1):8.

[2]謝繼峰. 包皮皮膚移植修復結膜囊狹窄一例[J]. 眼科, 1995, 01:23-23.

[3]袁祥民. 自體包皮粘膜遊離移植修復口腔粘膜缺損[J]. 口腔醫學, 1989, 9(3):2.

[4]李玉英, 李應霞, 吳淑華,等. 臨床級人纖維細胞干擾素的研製[J]. 醫學研究雜誌, 1982(10).

[5]彭立義,楊道理. 胎盤免疫調節肽的鑒定與臨床應用[J]. 中國新葯與臨床雜誌(3期):172-175.

[6]張依秋.《從身體內長珍珠談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