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氣溫反覆,一些人經不住折騰,出現咳、痰、喘、痛等問題,為防止小病拖成大問題,就去藥店買葯,往往弄錯了,常見的就是搞混了消炎藥和抗生素。消炎藥究竟有哪些?消炎藥和抗生素分別適用於什麼病症,有什麼區別?作用機理是什麼?醫生認真科普一下。
1、市面上經常接觸的抗生素和消炎藥,主要是哪些?
可以這樣理解命名規則:抗生素像“正規軍”,分門別類,有章可循;消炎藥像“雜牌軍”,五花八門,眼花繚亂。
抗生素大致有7類,囊括了95%以上的同類產品:
A、頭孢XX;
B、XX西林;
C、XX黴素;
D、XX環素;
E、XX沙星;
F、XX硝唑;
G、磺胺XX。
不過仍有一些抗生素起名沒有在7類當中,那麼就看說明書:只要出現“治療XX細菌感染”、“抗菌作用”、“抑菌作用”字眼的,都含有抗生素成分。
消炎藥的名稱沒有好的規律可循,真正的消炎藥是2種:
一種是甾體類,常見的是糖皮質激素,對付免疫性或過敏性病症的,一般名稱里有一個“松”字,如地塞米松。
一種是非甾體類,用於非感染類炎症,常見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洛索洛芬、塞米昔布、吲哚美辛、對乙酰氨基酚等,命名沒有規律。
如果身體疼、痛、熱表現突出,在消炎藥種類里,優先選擇非甾體類。
2、為什麼會搞錯消炎藥和抗生素兩種葯?
主要是口口相傳的習慣,消炎藥如同生活中的“萬金油”一般,感冒了——消炎、腰扭了——消炎、腹痛了——消炎、關節腫——消炎,等等。其實過去治病多是靠中醫,中醫“去火”、“敗火”的說法,被嫁接到現代藥品上來,結果成為“消炎藥”。但現代醫學教材中,找不到“消炎藥”這個稱呼。
一句話,老百姓是“只要有病,就需要消消炎”,用藥習慣沿用已久。
抗生素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醫學發明之一,它是對付細菌、病菌的,以青霉素發現為起點,後續的藥物如同“裂變”一樣,由少到多,更新迭代,成就了很多醫學傳奇。
細菌在自然界到處都有,它可引起炎症、病痛,甚至危及生命。有的抗生素可強力殺菌、抑菌,把引起炎症的主要原因解決了,起到了間接消炎的效果。而這類問題生活中還不少,所以很多人就潛意識認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
但是,炎症的原因也有很多種,細菌、病菌引起炎症只是其中一個,所以,只要有炎症就用抗生素,是不對的,還會有危險。
關鍵是記住:抗生素不止痛,消炎藥不殺菌。藥店一般不說“買消炎藥”,因為有時導購併不完全清楚哪些是抗菌哪些是消炎。需要抗生素,通常說“買抗菌葯”,需要買消炎藥,通常說“買止痛藥”。
3、從作用機理上分析消炎藥和抗生素,或能更深刻一些
消炎藥,是對付“炎症”的,炎症的表現特徵,前人總結了“紅、腫、熱、痛”四字,實質是身體對損傷因素刺激所作出的反應,損傷因素包括:
物理因素:高溫、低溫、紫外線、射線、機械性創傷等。
化學因素:強酸、強鹼、強氧化劑、有毒氣體、體內代謝產物等。
生物因素: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立克次體等。
體內組織壞死:因缺氧、缺血等原因出現,引起炎症。
變態反應:由身體免疫系統“發神經”引起,表現為免疫過度,導致組織和器官損傷。
炎症反應在體內有複雜的過程表達,但很重要的結果就是“白細胞被送到炎症部位”,所以炎症的突出表現就是“白細胞升高/滲出”。
當白細胞輸送到炎症部位時,病灶的血管會擴張,這就是“紅”了。
當血管擴張後,通透性變好,體液進入器官和組織,所以就“腫”了。
而免疫系統參與後,各種炎症介質相繼激活,就會“熱”了、“痛”了。
總的來說,體內出現炎症,有三個因素跑不掉:
一個是病毒、細菌感染的炎症,經過血液、體液化驗後確認——用抗生素。
一個是自身免疫性的炎症,由肌體免疫系統引起,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用免疫抑製劑。
一個是無菌性的炎症,與細菌無關,多見於溫度、濕度、老化等刺激因素——用消炎止痛藥物。
醫學研究發現,大部分炎症是無菌性的炎症,用消炎藥才是“對症下藥”,根據化驗檢查和消炎藥物分類,分別選用非甾體、甾體類消炎藥。只有少部分細菌感染才用抗生素。
抗生素,日常通常指可殺菌、滅菌、抑菌的抗菌類藥物,它的作戰對象是“細菌”,作用機理主要是兩個方面:
1、藥物成分進入細菌、細胞內部,干擾和抑制細菌繁殖、蛋白質合成、核苷酸代謝等關鍵能力,讓細菌“餓死”、“困死”、“斷子絕孫”。
2、藥物成分破壞細菌細胞的防禦外殼,讓其結構不完整,通過砍、踢、捅、砸等手段,讓細菌外殼破裂而死。
抗生素進入體內,經吸收起效,到達身體內部炎症之地,在炎症介質的幫助下,透過血管,進入炎症部位,殺死細菌,然後經人體滅活,通過體液、大小便等排出體外。有的抗生素是經肝臟滅活的,所以肝功異常的人,有可能造成肝損傷;有的抗生素是經腎臟代謝的,腎功不好的人,可能用藥要減量。
抗生素在體內起效,是全身給葯的,它並不清楚身體哪裡有細菌引起炎症,沒有精確打擊的本事,只能用地毯式搜索來殺滅細菌,所以有時會引起一些副作用。
日常說的“抗生素濫用”,就是無菌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炎症,也用抗生素治療,不僅沒有效,而且浪費錢,還耽誤病情,更可怕的是可能會有細菌耐葯現象。
不論是消炎藥還是抗生素,用藥都要憑醫生處方,遵醫囑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