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去參加葬禮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如果去世的人年紀比較輕,他的親人和賓客氣氛都會顯得比較沉重。但是如果去世的年紀比較大了,而且又是自然死亡,死前無病無災。葬禮的氛圍就會顯得比較輕鬆,甚至人們還會有說有笑。
那時候並不理解其中的原因,直到後來看到了一個癌症晚期的患者,才終於理解了。為什麼無病無災過一生,在一些人看來比長壽更加可貴!
長壽到底是福是禍?85歲癌症患者,遺言引人深思
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一個瘦骨嶙峋、虛弱不堪的老人,就這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身邊插滿了各式各樣的管子。後來打聽之後才知道,這是一位肺癌晚期的患者,入院的時候已經85歲高齡了。
醫生在檢查的時候,認為老人的癌細胞已經出現了擴散,治好的希望已經很渺茫了,建議進行保守治療。但是治療的過程依然很痛苦,老人從剛入院時候的隱隱作痛,變成每日疼得睡不着覺。身體也一天比一天虛弱。
經過了三個月的治療之後,老人已經變得瘦骨嶙峋,他流着眼淚懇求自己的兒子,不要再治療了,讓他安安穩穩地走完這一生。他說到:我寧願現在就去死,也不願意這樣活着,在醫院的每一天,我都活得生不如死。
他的家人一開始並不願意答應放棄治療,但是在醫生和老人的勸說下,還是選擇了坦然接受。隨後的一個月里,雖然老人的身體還是在惡化,但是他再也不用忍受儀器的折磨了,精神甚至比之前更好。
雖然老人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但是他說的那段話,至今都讓人難以忘懷。
“寧願現在去死,也不願意這樣活着。”
人人都追求長壽,活到了七十歲想活到一百,活到一百渴望一百一。但是為什麼卻有人不願意活的時間太長呢?
長壽是每個人都嚮往的,但是為何卻有人不願意活得太長?
1、對於疾病的恐懼
《南方周末》雜誌曾經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在調查中發現,70、80後雖然也有健康長壽的想法,但是並不願意犧牲現有的經濟水平,來獲得更加長遠的壽命
而90後則有點區別,大部分90後受訪者表示:願意用五年壽命縮短的代價,換取老年的時候,身體能夠健健康康、
可見並非是老人不想活的更長壽,而是擔心晚年疾病纏身,活的生不如死。如果是這樣的晚年,還不如健健康康地離世。
2、老了以後難以自理
人在80歲以後,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壓垮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比如說一位老人明明平時健健康康,能吃能喝,但是只是因為走路的時候摔了一跤,將自己的脊椎骨摔着了,從此只能躺在床上度日。
不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大小便都要在床上解決。這對於很多自尊心強的老人來說,是難以容忍的。
3、無人照料的晚年
隨着一批批的年輕人,從農村走向城市,生活的壓力切實地擺在每個人的面前。年輕人需要加班工作。難以有時間顧及家庭,更別說照顧老人了。在農村的很多老人,都處於獨居的狀態。
一旦患病以後,身邊缺乏親人的照顧,生活質量必然一落千丈。甚至不乏老人因腦梗猝死,好幾天之後才被鄰居發現的新聞。
這些因素,讓很多老人對長壽望而卻步。在這些人眼中,長壽並非是福,反而是災禍。
這些現象的存在,是否說明長壽並非是好事情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長命百歲”依然是每次大壽的時候,老人最愛聽到的詞彙。人們所拒絕的,無非是“不健康”的長壽而已。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改變呢?
想要健康長壽的晚安,從這三個習慣改起
第一、晚年少生病,年輕少喝酒
很多人都有飲酒的習慣,農村的生活節奏慢,生活壓力小。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和心情,用來喝酒取樂。酒精在初期的時候,或許看不出有什麼危害,但是等到晚年到來的時候,就會成為催命的符咒。
喝酒引發的肝癌,已經成為惡性腫瘤發病率的前幾名,死亡率更是名列前茅。想要健康晚年,酒是絕對要少喝的。
第二、改變主食結構,少吃精緻碳水
60以後,在主食的選擇上,就要做出改變。大米飯、麵粉等加工過後的碳水主食,也要減少食用量。相反玉米面、蕎麥麵、紅薯等粗糧,應該重新端上餐桌。
這些主食中雖然也含有澱粉,但是含量更低。而且含有大米飯所沒有的維生素和粗糧纖維,能夠促進腸胃的消化吸收。對老人的健康是相當有利的。
第三、拒絕過度治療,沒事少吃藥
如今老年病多發,也與藥物的濫用有一定的關係。是葯三分毒,無論什麼藥物,服用之後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但是某些私人醫院,會為了更高額的利潤。無論是大病小病,在藥物的選擇上都會選擇藥效更強,價格更貴的藥物。雖然都能夠治好疾病,但是一方面對身體有所損害,另一方面也浪費了病人的金錢,增大了醫療負擔。
年過60以後,應該意識到衰老已經到來。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是情理之中,不要過度醫療,也不要隨意吃藥。
如果有選擇,沒有一個人願意早早地離開人世。對於長壽的渴望,是根治在基因中的衝動。但是相比起對於長壽的渴望,也有部分老人意識到了健康才是最可貴的。
沒有健康的長壽,只是在無限地延長痛苦的時間而已。健康與長壽,從來都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的雙胞胎。
【參考資料】
1、過度醫療,讓專家說不·人民日報·2015.2.13
2、鍾南山院士這些年的吐槽:過度醫療就是“謀財害命”·健康時報·2018.5.13
3、不同年齡段的“粗糧食譜” 這6個時期的人請對號入座·生命時報·201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