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渴望成為什麼樣的人?請強烈的把自己想成那種人,也許就會發生奇蹟。
心理學中有一個經典的實驗:羅森塔爾在一所學校里隨意的抽出了18名學生,對校長認真的說“他們經過測評都是人才”。半年後,羅森再次來到這所學校,發現這18名學生確實進步非常大。再後來這18名學生都成為崗位上優秀的人才。
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對他人的期待往往會對這個人產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向著期待的那個方向。
等等?羅森發現的效應,為什麼起名為皮格馬利翁?
在古希臘神話里,有一個性格孤僻的國王,叫做皮格馬利翁。他給自己雕刻了一尊美麗的少女,如同真人一樣,每天和她說話,像對待妻子一樣。後來神明為之感動,為雕像賦予了生命,這個變成人的少女成為了皮格馬利翁的妻子。
我看到這些的時候感到莫名的熟悉,這不是金庸先生天龍八部里無崖子愛上雕像的橋段嗎,不過無崖子已經有了妻子,所以結局令人唏噓。
言歸正傳。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期待,可以創造奇蹟。
覺得自己可以的人,有着良好的自我認同感的人,往往在處理事情上完成的很好。反之,有些人覺得自己哪哪都不行,結果是真的哪哪都不行。
不知道你是否聽懂了——哪些覺得自己是懶惰的、貧窮的、冷漠的、自私的、不幸的人。。。
這些聽起來很像是心靈雞湯,但是人在有了對自我的期待之後,往往從不由自主的往那個方向去靠近,學習那個方向需要的知識、技能,最終真的慢慢的靠近了那個方向。
但前提是能夠有行動,有些人不停的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行,最終只能成為空想家。
以上。請對自己抱有期待,也對他人抱有期待。
“心理學—皮格馬利翁效應:期待造就的奇蹟”相關視頻
-
0:36
-
1:08
-
5:42
-
12:55
-
4:18
-
50:16
-
5:16
-
5:48
-
0:36
-
28:40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