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三大心理學效應(深刻)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經典台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財經作家歐盛說過:“任何複雜事物的背後,都有簡潔的可以用一句話或者幾句話說明的規律。這些規律,便是本質。”

參不透事物本質者,事倍功半。

參透事物本質者,事半功倍。

01 泡菜效應

人是環境之子,與優秀者為伍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種現象:

將同樣的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再將其進行煮熟,其味道是不一樣的。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泡菜效應”。

環境的“浸染”,決定着最終的結果。

有心理學和動物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兩間牆壁鑲嵌有許多鏡子的房間,中間用一個玻璃隔開,然後在兩個房間分別放入一隻猩猩。

兩隻猩猩有一個共同點,性情都十分溫順。

等它們進入房間,看到玻璃的另一面以及鏡子里許多“同伴”對自己很是歡迎時,很快打成一片,關係十分融洽。

三天後,專家將其中一隻溫順的猩猩放出來,換成另一隻性格暴躁的猩猩。

結果,原本溫順的猩猩,瞬間被性格暴躁的猩猩激怒。

它們開始無休止地追逐、打鬥。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動物如此,人亦如此。

人,大多是環境的產物。好的環境,更容易成就好的人生。

古有“孟母三遷”,良好的人文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現有西北工業大學4名00後同寢室女生,她們一起讀書、一起參賽、一起解決學習難題……4年時間,集體保研,累計獲得50多個獎項。

人,是環境之子。

“與你所知道的最好的人為伍”,是人生騰飛的最好路徑。

02 半途效應

學會分解目標,方能事半功倍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想學習一門樂器,一周沒入門,轉眼放棄了;

想通過運動減肥,一個月沒有明顯效果,乾脆進入“躺平”模式;

想學習寫作,三個月沒出成績,從此棄筆不寫了。

想做的事情很多,但大都半途而廢。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半途效應”。

導致半途效應的原因很多,比如對目標產生懷疑、急於求成、意志力薄弱等。

但其實,生活中多數人之所以半途而廢,主要源於即便努力了,卻依舊看不到達成目標的希望。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呢?

答案是有。學會分解目標。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組織了兩組人向同一個村莊行進。

第一組人,組織者告訴了他們路程是多少,但路中沒有里程碑和標誌,只是為他們配了嚮導。

他們覺得累了就休息一會兒,第三次休息時,有人問嚮導還有多遠,在得知路程還沒過半時,很多人就產生了退意,之後一路走一路抱怨。

第二組人,雖然沒有嚮導,但是組織者不僅告訴他們村莊的名字和路程,還在路程中為大家放置了一個個帶有里程的休憩點。

這組人每到一個休憩點就看到一個具體的里程,感覺就像闖過了一個關卡,有着和升級打怪一樣的興奮。

他們休息好了便迫不及待地奔向下一個地點,在這種氛圍下,他們很快就到達了終點,最後只用了第一組一半的時間。

“分解目標”,可階段性降低目標實現的難度。

在目標實現的過程中,讓進步的腳印清晰可見。

美國物理學家費米也曾提出:面對一個巨大的目標無從下手時,把它分解成若干個次一級的目標,找到次一級問題的答案,再一步步接近整體問題的答案。

誠然,一步到位是人之所向。

但,欲速則不達。

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不妨多一分智慧,少一點浮躁。

學會分解目標,方能事半功倍。

03 習慣效應

養成良好習慣,習慣決定人生

行為心理學中,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也稱為習慣效應。

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也就是說任何一件事情重複的次數多了,就會變成習慣。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父子兩人常年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趕着牛車下山去賣柴。

山路危險,彎道較多,兒子總在要轉彎時,大聲提醒父親:“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

沒想到,到了轉彎處,牛無論如何都不拐彎。

兒子使出渾身解數,但牛就是一動不動。

正當兒子陷入絕境時,他突然想到一個辦法,他看四處無人,於是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喊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這個例子里,牛雖然是動物,但它的行為明顯符合了“習慣效應”。

只要是長時間重複同樣的事情,勢必會形成習慣。

有數據稱: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5%是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習慣性的。

習慣決定着人生。

你反覆做什麼事,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曾有人問,為什麼成功的人似乎總是成功,失敗的人幾乎總是失敗?

有社會心理學家曾給出過分析:

“沒有別的,‘習慣’兩字在起作用。一個人習慣於每天晨跑,他就會幾十年如一日地跑;一個人習慣於懶惰,他就會無事可做地四處溜達;一個人習慣於勤奮,他就會像日本的阿信一樣克服一切困難,從而所向披靡。成功也是一樣。”

馮唐曾說:“習慣的養成,後天重於先天。那些能戒斷自己壞習慣的人,基本上都是能成事的人。”

所以,戒斷壞習慣,培養好習慣吧。

好習慣一旦養成,會成為我們的終生財富。

04

找到規律,抓住本質

常言道:“道不遠人。”

所謂“天道”,就是世間萬物,都遵循着一定的客觀規律和自然法則。

泡菜效應:人是環境之子,與優秀者為伍;

半途效應:學會分解目標,方能事半功倍;

習慣效應:養成好的習慣,習慣決定人生。

規律是固有的,本質是必然的。

找到規律,抓住本質。

如此,人生才能順勢而行,行穩致遠……


作者簡介:阿白讀書,自由撰稿人。以書為伴,與筆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