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總是夢到對方,說明你們之間“緣分盡了”

有人說:

“經常夢見同一個人,說明對方正在遺忘你。”

也有人說:

“總是夢到對方,說明你對他的想念越來越深。”

關於夢境,我們總是感到好奇,神秘;其中最著名的夢境分析之一,莫過於“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弗洛伊德將夢境分為三種形式:

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心理因素。

你之所以頻繁夢到對方,就跟這幾個因素有關。

-01

心理因素:夢到對方,說明你們之間緣分盡了

你相信嗎?

其實人和人之間,是存在“能量場”的。

距離越遠,兩個人之間的能量場就越弱,這說明能量跟物理距離有關。

距離越近,相處頻率越高,時間越久,能量場就越強。

能量場,也可以理解為“吸引力”。

一個是鐵,一個是磁,兩者相遇,就會緊緊地依偎在一起,難以割捨。

但只要分開了一些距離,兩個人的能量場就逐漸減弱。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你總是夢到對方,有兩個主要因素。

1、你對他的思念很深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說明你正在思念某個人。

想念對方的時候,你的大腦不斷分泌多巴胺,荷爾蒙,催產素等一系列激素,導致你的情緒也跟着產生劇烈波動。

想念離開你的人,你的情緒時而難過,時而悲傷,時而遺憾,時而懷念。

想念暗戀的人,你的情緒就會愉悅,高興。

夢境的產生,跟情緒波動有着直接關係。

你平時情緒穩定,作息規律,睡眠就很好,不會做夢;

而你情緒不穩定,作息不規律,心事多,就容易做夢。

2、對方正在遺忘你

這也可以理解為:

你跟對方之間的感情,已經到“緣分盡了”的程度。

比如:

你跟對方分開很久,很長時間都沒有見過面。

你的潛意識裡,依舊存在着對他的想念,情感與執念;可最終,你們還是沒有見面的機會。

這時,你的腦海里就在掙扎:

一個聲音告訴你,想念就去見吧;

一個聲音告訴你,既然緣分盡了,就忘了吧。

意識的掙扎中,你就會頻繁夢到對方。

-02

夢到對方的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

這兩個因素同樣很有意思。

什麼是物理因素呢?

舉個例子:

你切菜的時候,不小心切到了手;然後你夜裡睡覺時做夢,或許就會夢到有人拿着利器追着你,讓你感受到了危機感。

這就是情緒傳導+物理因素最終構成了夢境。

那什麼是化學因素?

化學因素,跟氣味、生理感受等有關。

比如說:

你睡覺的時候感到口渴,那麼你就容易做夢在喝水;

你在想念對方,大腦中釋放催產素,分泌多巴胺,這就導致你做夢夢到正在想念的人。

-03

為什麼清醒之後,容易忘掉夢境發生的事?

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做夢的時候,在夢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變化。

可清醒以後,只剩下情緒,卻忘記了夢中發生的主要事情,只記得大概。

這是因為 :

你忘記的東西,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內容;

而決定你夢境的,是你的潛意識佔據主導地位;你沒有忘記的,是你的“前意識”。

這麼說有點複雜。

可以簡單理解為:

你忘掉的,是你腦海中始終隱藏的意識;

你無法釋懷的,是你刻在腦海中的記憶。

村上春樹有一本書叫《天黑以後》。

裡面有個角色名字叫“高橋”,在他7歲那一年,失去了深愛的母親;母親離世後,父親對他的關心越來越少,越來越冷漠。

直到某天,父親開始新的婚姻,給他找了一個後媽。

與他們生活在一起,讓高橋愈發壓抑,每天都過得不開心。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高橋都做同樣的夢,他夢到自己又回到了7歲那年,他變成了一個孤兒,母親離開他的畫面。

書中,高橋說了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只要做過一次孤兒,那他直到老去也都是孤兒。”

這說明什麼?

說明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潛意識,情緒,所處的環境等,都會對夢境造成影響。

你懷念的,你遺忘的;

你怨恨的,你歡喜的;

過去式的,正在進行中的。

這些,都會構成你的夢境。

其實,我更喜歡這樣的解釋:

夢到一個人,說明對方也在想念着你。

在薄情的世界裡,我們需要一個個小確幸,也需要一次次深情。

今日話題:

你有沒有頻繁夢到過某個人?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