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焦慮共處:把焦慮培養成即刻行動的能力

“中年危機”、“內卷”已經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詞彙,以此反映出國人的焦慮程度可見一斑,中國人為什麼如此焦慮?身份焦慮為什麼又成為了中國人的主旋律?

焦慮

中國步子太大、世界變化太快、社會要求太高都是焦慮的外部因素,如果你不努力,就不會成功,你是沒有價值的,就是失敗者,被社會所厭棄。

當一個人在他的世界中感覺到某種威脅而失去安全感,而對此又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焦慮就產生了。

我們焦慮的本質是個人本能需求的體現,我們需要不斷地獲得更高的身份來確認我們的社會價值。

焦慮

現在人面對身份的焦慮,是很正常的,是一種正常的個人價值追求的結果。

焦慮不能完全消除,只能和它和平相處。任何試圖忽視、拒絕、合理化焦慮的處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策略。

首先,我們要明確焦慮只是一時的情緒狀態。

有很多因素會導致我們焦慮。比如壓力,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維持人際關係帶來的壓力、疲於社交的壓力。

焦慮

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那就立刻行動起來,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如何做,然後不要猶豫不要拖延,立刻按照思考出的辦法執行起來。很多時候,焦慮都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當你真正開始行動的時候,你的所有注意力都會投射到你的行動上,而不是大腦里想像出來的各種劇情上。這時候,行動中的你不再胡思亂想,擔憂未知,所以內心反而開闊了起來,焦慮感就會明顯下降。所以,不妨把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焦慮當成是一種危機感,培養即刻行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