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約10億人患精神疾病 世界精神衛生日聚焦“營造良好環境”

封面新聞記者 邵萌

10月10日是第31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發布《關於開展202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今年的宣傳主題確定為“營造良好環境,共助心理健康”,旨在推動全社會提高認識,在家庭生活、學校、工作單位、社區等環境中,營造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的良好氛圍,提供適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務。

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工作,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世界衛生組織今年6月發布的《2022年世界精神衛生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近10億人患有精神健康疾病;在新冠疫情暴發的2020年,全球抑鬱和焦慮患者增加了25%。然而,世界各地的社區和護理系統中普遍存在對精神衛生問題患者的污名化、歧視等行為,且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得優質精神衛生服務。報告呼籲所有利益攸關方行動起來,重塑影響精神健康的環境,並加強有助於關懷人們精神健康的系統。

近年來,我國精神衛生工作取得長足進展。《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促進心理健康”作為15項重大專項行動之一,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和30%。在國家衛健委6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介紹,截至2021年底,全國在數據庫里登記在冊的重性精神障礙患者有660萬,在冊患者規範管理率達到了92%。

陸林指出,2015年開始,我國圍繞建立多部門的協作機制、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救治救助等開展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服務試點,希望全社會關注精神健康問題,對重性精神病患者有人管、有人照顧,由國家或者政府部門提供治療,很多是免費治療。過去十年,全國有1180多個區縣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很多患者在家就能得到康復,甚至能回歸社會,回歸工作。

為進一步加大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工作宣傳力度,推動全社會重視、理解、支持相關工作,國家衛健委決定圍繞2022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開展宣傳活動。《通知》要求,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有關醫療衛生機構和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教活動。協調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走進社區、學校、鄉村、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開展知識講座、社區義診、團體活動、個案服務、心理諮詢、心理輔導等,傳播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科學知識、防治措施等,引導公眾重視並正確理性認識相關問題,積極採取科學應對方式。

《通知》還指出,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明確工作重點,切實做好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相關工作。要持續加強精神專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診療能力。做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服務工作,積極協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患者隨訪、評估、體檢、服藥指導等。要重視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推動搭建心理健康服務平台,加強心理援助熱線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水平。

202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宣傳海報。圖源:國家衛健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