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事實上對於心理健康者真的如此,人家舉一反三,一點就透。對於心理不健康者,非但不會長一智,可能還要退一智,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我覺得對於如我這類人來說,有點覺察意識但總是改變不好,吃一塹則意味着不長智,常言說“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我的體會是“從哪裡跌倒依然會從哪裡繼續跌倒”。
舉個打牌例子。
紙牌遊戲是很多人喜歡消遣的,所謂“飯前不摜蛋,等於沒吃飯”,稍微觀察就知道,打牌水平高的就是高,如我打牌水平臭的怎麼也提高不了。
打牌規則是都知道的,這就好比理論知識,大家都掌握清楚,按說知道就能做到,可是打牌水平呢,人和人差別就是很大。
我常自嘲不記牌,這不是謙虛,也不是不努力,是真的嘗試過記牌卻記不住,好多次暗下決心記住幾張大牌,結果一局牌打完了,要麼記牌的意識忘了,要麼開始還清楚隨後就被出牌擾亂了。
有次自嘲連大小王都記不住,遭來白眼加好笑,“大小王還用專門記嗎”,看,這就是難的不會會的不難。
我知道打牌規則,也知道要記住幾張大牌,還知道問題出在不能留意對家和上下家要什麼牌,不要什麼牌,以便適當應對,可就是知道做不到,從哪裡摔倒然後繼續從哪裡摔倒!
前幾天打牌玩,有位平時能說會道察言觀色的朋友,竟然水平和我一樣臭不可聞,每局牌下來被對家懟個不停,該出不出,不該出亂出,好在臉皮厚還可以接得住。
這真是讓我詫異,打牌高手按說也是心理高手,察言觀色,暗自算計,咋也有不匹配的哈。
對照自己和周圍朋友,看看打牌臭的人,是否很難提高到高手水平,是否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繼續跌倒?
如果說打牌屬於娛樂,不去下功夫提升,那麼看看情緒管理,認真學了心理理論,也有了情緒失控反思經歷,再次遇到類似激發情緒環境,該不會同樣情況下重複了吧?
事實會如何,我想不用說大家都清楚,一個情緒管理不好的人,常常是知道做不到,被哪個刺激激活情緒,遇到哪個刺激依然如此。
為什麼?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因為他已經習慣這樣的行為表達方式了,哪怕理性知道要改變,事到臨頭卻難以改變。
這就是現實,這也是悖論,心理健康的人不用聽道理,心理不健康的人需要聽道理但又聽了無效,類似一群需要鍛煉身體的觀眾卻鼓勵球員們要不斷戰勝對手。
也許你要問,既然在同一個地方重複跌倒,難道就此認命躺平嗎?當然不是,一次次跌倒的同時倘能保持一點點覺察,別急於改變,內心真的被觸動,假以時日,也許會有那麼一天奇蹟出現,萬一實現了呢?誰知道呢?這就是努力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