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綜合征”好傷親近人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家對於我們來說,意味着安全、信任、包容、愛和不設防,不管我們有着怎樣的缺點,作為親人始終會包容你。不管你事業上有無成就,脾氣是好還是壞,他或她都會一如既往地愛你、寵你、心疼你。正是基於如此心理,當我們在外邊受了委屈,遭受了挫折,我們才將家當成肆意傾瀉負面情緒的場所、釋放壓力的出口。有了委屈到家裡傾訴、發泄,是親人之間彼此接受和認知的深層體現。其實,也有好的辦法,既能釋放情緒,緩解壓力。

圖片來源:新華社

及時調整認知 當我們認知失調的時候,才會陷入無休止的紛爭當中,因此,作為當事人,應該學會一些自我平衡情緒、自我解壓的技巧與方法,一旦意識到壞情緒影響到了身邊的人,就要立即叫停,然後讓自己冷靜下來,轉移注意力,出去走走,或者找好朋友聊聊天,排解一下心裡的煩惱,等煩惱得到排解,重新冷靜認知後,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個時候,等你回過頭來再想之前讓自己心情鬱悶的事,就會感覺那些事都不叫個事,為此發火傷害了最親的人,得不償失。

學會幽默 幽默是生活的調味品,也是家庭成員關係的潤滑劑,一個有着人格魅力的人,一定是個善用幽默的人。在爭吵中如果雙方之中有一方能恰到好處地幽默一下,不僅能使緊張的關係得到緩解,還能“化干戈為玉帛”,將衝突“扼殺在搖籃里”。因為親人之間爭吵都沒有刻意傷害對方的意思,不存在原則性的問題,僅僅只是對方因為壓力暫時情緒失控,忍一時的委屈,事後再耐心安撫,常常能收到融洽親密關係的奇效。

先治標後治本 家人之間不要過分計較,應想辦法巧妙化解家庭的緊張氣氛,用愛和包容平復家人的情緒。待情緒漸趨穩定時,再曉以利害,循循善誘。多理解、多關心體貼,久而久之,在愛的滋潤下,壞脾氣便會不藥而癒。


作者:錢琦

見習編輯:劉文文

審核:喬惠琳 策劃:李佳 統籌: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