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大腦風暴》中提到了心理學家塔拉·布萊克(TaraBrach)和傑克·康菲爾德(JackKornfield)提出了“ RAIN”療法,“來對待那些與創傷或悲痛有關的內在感覺、意象、情感和想法是非常有益的舉措,它讓生活變得更整合。”
R:Recognize,認識到創傷或喪失。
A:Accept,接納它曾經發生過,而且可能還處在未解決的狀態
I:Investigate,探究過去的體驗以及目前體驗的本質。
N:Non-identification不認同這些體驗(意味着不用這些事件定義我們的同一性)。
比如,一個小時被撫養者虐待過的孩子,一直到30多歲,內心渴望也人親近但卻總是逃避,還總給自己找理由:我一個人也很好。其實這是一種逃避,開啟“ RAIN”療法,就是認識到這種逃避來源於童年的創傷;接納這些創傷曾經發生過,而不是為自己“粉飾太平”,或者為傷害自己的人尋找各種借口,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好受”一些。
要接納這些傷害就是發生過,而且它還沒有解決,它還在影響你今天的生活,如果一直不解決,它可能還會一直影響你未來的生活。
同時要接納你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體驗,那些過往被掩蓋起來的愛和恨。
有很多人不肯接納或者不敢面對這些洶湧而來的混亂狀態,因為它們實在太讓人難受了,於是他們就一直用各種雞湯或道理來說服自己不要去恨,要去愛。
但是這只是一種逃避而已,好多不接納或不面對的人,對任何人都“沒有情緒”,沒有愛也沒有恨,其實內在很痛苦。
情緒並沒有好壞對錯,所有的情緒都是有價值的,所有的情緒背後都有我們自己的需求,恨的後面是愛而不得的痛苦,恨的背後其實就是愛。而只有允許自己去恨,當恨能夠出來的時候,愛才會進去。
接納之後,我們才會慢慢走出來:過去會影響我們,比如我們可能面對全新的親密關係心懷恐懼,但是過去不會決定我們的現在和未來:雖然我心存恐懼,我還是說服自己,大膽向前一步,去跟他人建立親密關係,雖然會冒一定的風險,但是我也能承受得起。我不受過去的經驗支配,我要建立健康、美好的親密關係,擁有我自己的美好生活。
當然,如果你確實自己搞不定,那還是讓專業的人來陪你度過這一段混亂、無助的日子,如果你腳上扎了一個小小的刺,對你傷害並不大,你自己撥出來繼續趕路就好,可是如果你的背上長了一個不知名的東西,還經常讓你痛苦,你又看不到它,你也無法搞定她,那就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吧。
過去可以影響我們,但不可以決定我們。我們的未來,在我們自己的手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焦點解決中心焦點解決高效教練、兩家青少年戒除網癮機構導師,焦點解決父母成長營創始人,《壹心理》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