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醫話 | 當身邊人患上抑鬱症,我們該怎麼做?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艷教授

“跟她說多少遍了,不要想這些有的沒的,多出去走走就沒事啦,怎麼就聽不進去呢?哎……”一位抑鬱症患者家屬如此說道,旁邊坐在診椅上的患者聽後默默流淚,滿臉的無助和愧疚。這樣的場景在心理睡眠科的診室里並不少見。

當下抑鬱症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可能是家人、朋友或同事正在經歷着抑鬱症的折磨。當我們身邊人患上抑鬱症時,人之常情,我們會希望幫助他們應對抑鬱癥狀,給予他們支持,早日重拾昔日的快樂。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承認他們的抑鬱症

抑鬱症有不同嚴重程度之分,輕度抑鬱可能僅見心情差、對很多事情沒興趣、易疲勞等,嚴重的抑鬱會有絕望感、自罪感、記憶力及注意力下降無法完成工作,甚至產生自傷自殺想法或行為,他們可能感到無助、受挫、憤怒、恐懼、自責或者悲傷等,這些情緒都是真實而痛苦的,不要輕易地責備他們是“無病呻吟”“小題大做”,他們正經歷着我們看不到、甚至當下檢驗檢查也查不到的疾病折磨。

2.尋求專業幫助

不要試圖憑藉一己之力去“營救”你的抑鬱症親人或朋友,抑鬱症的治療需要規範的精神科診療過程,你無法直接“治好”他們,但你可以鼓勵他們去尋求專業幫助。抑鬱症患者的求治動力往往很弱,因此,陪伴他們挂號、看病、取葯、檢查,關注他們的服藥、治療情況,是各位力所能及的事情。

3.關注抑鬱症患者診療情況

由於抑鬱症患者治療動機弱,存在服藥依從性差等問題,因此,關注提醒患者按時按量規律服藥尤為重要。對於消極觀念突出的患者,則需要家人管理藥物,定時定量為患者提供藥物,並觀察每次的服藥情況。由於抑鬱症有規範的治療療程,即使患者病情好轉,作為身邊人亦需要提醒患者堅持治療,藥物方案調整需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4.識別自傷自殺風險

自傷自殺是抑鬱症最大的風險,因此,當你身邊的人患有抑鬱症時,了解這些風險信號極其重要,他們最近可能曾流露以下言行:

  • 談起自殺、死亡或傷害自己,專註於死亡相關的想法;

  • 表達出無望和明顯的無意義感或表達出自我厭惡的感受;

  • 做出危險的自傷或自殘行為;

  • 與身邊的人會面並告別;

  • 尋找藥物、武器或其他致死物品;

……

也許你很難相信你熟悉且深愛的人會考慮這樣極端的方式,但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而言,抑鬱症的負面情緒體驗會動搖他的認知,擾亂他的思維判斷,擊潰他內心的防線,讓一個理性的人最終認為自殺是結束他痛苦的唯一方式。如果你發現身邊的人可能在考慮自殺,請開誠布公地告訴他,你為他感到擔憂,希望陪伴他尋求專業的幫助。如果你發現有人要進行自殺,千萬不能脫離視線,清除患者身上或身邊的危險性物品,保證周圍環境安全,並儘快帶患者至精神專科住院得到醫療監護和治療

抑鬱症並非絕症,它是一場“心靈的感冒”,但不及時關注,很可能發展成“心靈的肺炎”,甚至走向滅亡。當身邊的人出現抑鬱症,請給予他們傾聽和陪伴,少做評判,正視疾病,鼓勵及陪同他們儘快接受專業的醫學診療。

讀心醫話 | “睡覺不老實”是病嗎?

讀心醫話 | 我們為什麼會"成癮"?

讀心醫話 | 停止過度自我責備,學會自我關懷

醫學指導:李艷,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中醫師,國家2級心理諮詢師。現為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主任。獲得廣東省傑出青年中醫藥人才稱號,廣東省中醫院青年名中醫、羊城好醫生稱號。現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睡眠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臨床心身醫學和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師承北京廣安門名中醫仝小林教授、陝西中醫學院張學文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河南中醫學院李發枝教授,在中醫學術和醫德醫技方面深受名老中醫熏陶。在多年的臨床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傷寒六經”“脾胃論”為主的中醫理論指導體系,尤其擅長運用“傷寒六經辨證”“脾胃論”相關理論指導治療焦慮障礙、抑鬱發作、睡眠障礙驚恐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關疾病。

接受過系統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婚姻治療、家庭系統排列、沙盤治療等各流派心理治療專業培訓,靈活採用個人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家庭系統排列、沙盤遊戲、情志相勝療法等多種療法,病種涉及各類睡眠障礙、抑鬱發作、各類神經症、人際關係困難,青少年情緒行為障礙、婚姻家庭關係異常、親子關係異常、職業適應困難等各類心理障礙。

出診時間:周一、三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門診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五樓特需門診)。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成立於2005年,建科14年來,發展迅速,診療病種全,綜合服務能力強,全國影響力大。

專科目前擁有臨床醫生9人,心理治療師3人,年門診人次超過30000,純中醫藥治療率接近95%,有效率達80%以上。

心理睡眠專科針對病種涉及各類睡眠障礙、精神障礙、心理障礙及一些疑難雜症。並調整人際關係不良、親子關係異常、學習障礙、青少年適應障礙、婚姻關係異常等。

科室臨床診療過程重視軀體治療以及心理治療,根據個體需要,治療方案高度個體化。有選擇性結合中藥湯劑、針灸、心理治療、物理治療。開展個人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睡眠認知行為治療、催眠療法、沙盤治療、針灸等特色療法,臨床療效顯著,中醫特色突出。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 賴雲婕、鄭莉明

執行編輯:劉文婷

審核校對:庄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