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樹立積極心態?

心理壓力是生活中因生活事件導致的,常常會導致我們的幸福感降低與生活質量下降。研究表明,21世紀人們的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相較於1975年下降了21.7%。導致這個現象的主要結果為生活事件與節奏,以及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幾個問題探索積極心態與美好人生之間的關係。

Q1

什麼是心理的疾病模式?什麼是心理的健康模式?

要能有效積極獲得追求積極心態與美好人生,不妨先判斷一下現如今自己內心的心理狀態,是疾病模式還是健康模式。具體可以表現於:疾病模式是心理障礙、憤怒、焦慮、抑鬱、變態心理。常常關注人的弱點,克服不足,避免焦慮與逃避痛苦。然而,健康的模式為幸福、愛、韌性、感恩、美德,常常關注人的優勢,接納自我,尋求意義,追求幸福。

Q2

為什麼要強調與追求積極心態?

強調與追求積極心態的原因是科學家努力探討的內容。主流研究可以分為下面三類:

積極心態是中華名族的文化基因:“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正心”。

積極心態是進化選擇的人性:達爾文研究表明,人類的心理也是漫長進化歷史中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和性選擇是產生這些心理機制的主要進化過程,選擇出來的心理機制的意義是有要利於人類的生存與繁衍。

積極心態是健康長壽的秘訣:美國肯塔基美國肯塔基大學神經學教授大衛·斯諾登從1986年開始對聖母修女學院的678位修女進行跟蹤研究發現,年輕時比較樂觀的修女,到了年老後更不容易患老年痴呆症而經常焦慮、動怒的人歲數大後更容易患中風和患心臟病。

Q3

什麼是幸福?

幸福的定義並非明確與一成不變,不同人對不同幸福這個抽象概念的具象看法也不同。心理學家儘可能把幸福這一極其抽象的體驗具體化,具體表現為:情緒+投入+關係+意義+成就(Seligman, 2012);自主+個人成長+自我接納+人生目標+掌握感+積極的人際關係(Ryff&Keyes, 1995);幸福=生活滿意度+正面情緒-負面情緒(Diener, 1984)。由此可見,自我與會主觀的回報與獲得感在於幸福的體驗中至關重要。所以,能有效發現獲得,提升獲得感有助於提升幸福,真正享受美好人生。

Q4

如何發現人生的美好,獲得主觀幸福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尋找發現美好的方法。如果你現在處於迷茫的狀態,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表明,三件好事法

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自我總結歸因的方法。你可以在每天晚上寫下今天發生的三件好事的原因。
這些好事不用是類似升職加薪、結婚生子這樣的大事,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事。例如:讀到一本好書、吃到道好菜、聽到一個親友的好消息、在公交車上有人為你讓座等等。

來源:青移黨建

采編:宣傳應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