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如何把焦慮傳遞給孩子的?

“媽媽經常會久久地看着我,然後擔心地說,你以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我說不會的,但媽媽還是為我的學習和前途焦慮。我感到壓力好大。”

“無論怎麼努力,我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我太累了,真的不想去學校了。”

以上是兩個初中生的心裡話,他們都承受着不屬於這個年齡的巨大壓力,而壓力的源頭主要來自父母。

父母為什麼要給孩子這麼大的壓力呢?

因為他們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他們自己可能已經停止成長了,或者擔心自己不能適應這個社會,但他們不是通過努力改善自己的處境,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期望孩子能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這就給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壓力。他們根本不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孩子設計人生。結果就是嚴重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那麼,父母是如何把焦慮傳遞給孩子的?

(一)把所有精力都聚焦到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陪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和培優班,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見不得孩子有一點空閑。他們認為,孩子只有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努力和提升,將來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看似是對孩子未來的焦慮,其實是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他們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競爭力,擔心自己被社會淘汰,又不願努力提升自己,而是期望孩子替自己在競爭中取得勝利。

(二)把孩子當作炫耀的工具

有些父母總想通過孩子的成功來體現自己的價值,或者證明自己的成功。如果孩子沒有達到他們理想中的樣子,他們就會感到很沒面子。

這種情況在知識分子父母中尤其普遍。這些父母的同事和朋友基本上都是高知,大家無時無刻都不在曬自己孩子的成績單或者是各種競賽獲獎證書。

他們認為,孩子比自己強是理所應當的,他們會經常語重心長地教育孩子:“我小時候的學習條件那麼艱難,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你現在的條件比我當年不知要好多少倍,不優秀實在不應該。”

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斷感動自己,以為這樣能激勵孩子,其實是在為孩子能否出類拔萃而焦慮。如果孩子不能達到他們的理想狀態,他們就會感到很丟人,很難面對同樣是高知的親戚朋友。

這其實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為孩子不是他們炫耀的工具,而是一個獨立的人,他無法做到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發展。

(三)把孩子當作出氣筒

有些父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不是通過各種健康的途徑釋放(運動,閱讀,聽音樂等),而是將各種負面情緒都發泄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成了父母的出氣筒。

孩子測驗成績退步了,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或者說錯了一句話,都會令父母暴怒。看似是父母對孩子的不滿意,實則是借孩子的一些不大的過錯發泄自己的焦慮,還為自己找借口:“我這都是為了孩子好。別人的孩子無論怎麼糟糕我都不會生氣的。”

孩子在家裡無法得到放鬆,時刻擔心和害怕自己的一舉一動會惹怒父母,時刻被焦慮情緒包圍。這種無名的焦慮就是父母傳遞給孩子的。

孩子長期處於焦慮中,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因為很多精力都被焦慮情緒消耗。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又會激怒父母,再一次把焦慮和憤怒傳遞給孩子。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除非父母停止傳遞焦慮。

希望焦慮的父母們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來,多關注自己的內心,找到焦慮的源頭,通過努力和自我成長來緩解和消除焦慮,避免把焦慮傳遞給孩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成長環境,使整個家庭都進入健康幸福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