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蝴蝶效應

用心看待收納的心理歷程

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歷程演變,發現生活正是一種從簡入繁,再從繁入簡.

人的反應與決定是在理智腦與情緒腦的雙重作用下,其中理智腦的左右腦機制主管邏輯,想象,肩負着複雜的邏輯運算與統籌計劃,而情緒腦則是人應激反應時情感體現。

我們曾經自以為是的掌控感也許只是種假象,因為大腦並不是嚴格按照我們所認定的正確或錯誤而動作,而是有自己獨特的應對方式——大腦總是在尋找最節省能量的方式而運作,而我們的情緒反應依然會依從原始的本能,因此,在假想/假設與事實之間,人們就都面臨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自我接納。

任何事物都是相關的、流動的、變化的。所有維度其實都存在着互動,我們自己的意識和周圍的人、物品、環境是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和系統。

現代場域理論認為:所有的現場都無法單獨抽出,是彼此相連接、相互作用的,場域是一個巨大的互動網絡。不管是物體、生命、意識,都因為彼此互動以及和場域的關係而存在着。

聽起來有點玄乎是不是?我來給大家舉個我們生活中的例子:我們的生活空間就是一個由我們自己、家人、物品、房屋組成的場域。

很多時候我們會經歷這樣的劇本A:

我平時的衣物和家人的衣物混在一起的,且今天上班有一個重要的會議參加,我7點起床,滿衣櫃找合適的衣服,卻發現想要的那件不知道放哪裡了,找了二十多分鐘,時間有限,我只能穿一件不是那麼滿意的衣服去參加會議。

其實我的心裡是有糾結的,情緒會受到影響,當天開會並沒有站式自己狀態最好的一面,發揮也有折扣,心情多少會有點負面。

回到家裡和家裡人的關係也會不那麼融洽,看到亂套的衣櫃更不想收拾,然後你可能給你愛人抱怨幾句,本來是發發牢騷,他的解讀是你在指責,你們之間自然發生了爭吵,孩子看到了害怕的躲進了房間,本來就更難過的你還要哄孩子,爭吵讓你認為老公不理解你,讓你心理更失落。

於是你感嘆:成年的人世界真不容易,每天累得半死,老公還不理解,這個家真是糟透了!然後你更不想整理家裡,一個時期惡性循環。

這個時候我們來看看這個經過,一個凌亂的衣櫥,引發了這樣的負面家庭氛圍,就像蝴蝶效應,一環引發一環因果,這就是我們自己、他人、環境相互作用引發的場域。我們自己在這個能量向下的磁場中是引發者,同樣也是背景。

同樣,我們再來看看同一個人的劇本B:

我平時的衣物和家人的衣物時混在一起的,但是我無意中在抖音上看到了別人分享收納的小技巧,於是嘗試跟着做了一下,沒他們弄得好,但是衣櫥起碼整潔了些。

今天上班有一個重要的會議,我七點起床,一下就找到了我準備穿的三件衣服,用5分鐘時間試穿了幾套,選中了一套看起來最棒的套裝,我很滿意。

這時候離上班時間還有半個小時,我給老公和孩子做利益分煎雞蛋和麥片粥,還做了一個小菜,孩子和老公吃的很合胃口,老公出門前還誇了自己賢惠,我嘴上不說心裡還是開心的。

參加會議我的狀態挺不錯,面對鏡頭我也很自信,在我自己這個方面,開會的效果達到了自己的預期,我挺開心的,回家買了孩子最愛吃的魚,我的好情緒也感染了愛人,他這天晚上陪我一起做家務,家裡的氣氛滿融洽的。

很多事物,由於我們自身認知的局限或情緒的干擾,而使事情無取捨性地繼續......或是出於情緒不願意做出決定,或是因為無法判斷得失而遲遲做不出決定,還有些僅僅因為惰性而將其無限隔,因而導致累積拖壓成為常態,斷舍離也就因此成為了一種剛需。

我們來看,我們自己,整潔有序的生活空間,他人,構成的場域在不停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這個場域存在向上或向下的磁場,我們自己是引發者也是背景,向上或向下的能量場域也會提高或者拉低我們自己和他人的能量。

斷舍離的心理學意義,也正是外界與自我接納的相吸相斥和自我接納的權衡下產生的。花花世界,眾生百態,是混濁於世,還是獨省己身,是人云亦云,還是另闢蹊徑,隨時隨處,我們都需要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