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消極低落怎麼辦?心理學家:準備袋子、鏡子、本子,幫娃回血

袋子、鏡子、本子,如何趕走低落情緒?

是這樣的。


01

袋子

心理學教授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在《積極情緒的力量》一書中,建議大家把能讓自己產生積極情緒的物品裝到一個袋子里,不開心的時候拿出來看看,讓積極過往幫我們走出沮喪。

操作很簡單,需要注意的是,在往袋子里放物品時,要仔細品味自己當時的情緒。


比如收到了一份小禮物,準備記錄下來,那麼:這份禮物帶給了你什麼感受?

為什麼喜歡這種感覺?

禮物讓你有了什麼樣的積極體驗?

……

像這樣,當袋子里的東西越來越多,你就會發現生活是建立在積極的氛圍之上的。

  • 因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了。

當人把目光聚焦在引起自己積極體驗的事情上,每天都注意去收集,那麼他就會刻意尋找,努力過濾。猶如帶着有色眼鏡看生活諸事,自然有所改觀。

  • 不斷地補充袋子內物品,每次回望都會覺得生活中的美大於暗淡。

人是很容易陷入聯想,給自己暗示的。

帶來積極體驗的東西不斷地提醒我們,過往多美好、美好這麼多——生活就像陽光下的葵園~我們被照亮了。

相應的,我們還可以準備“平靜情緒袋”“成功事物袋”“幸福事物袋”“浪漫事物袋”,裝進去的不一定是具體的物件,還可以是記錄事情的紙條,重讀時一樣有效果。

02

鏡子


先說一下具身認知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的心靈可以支配身體去做動作,同時身體的動作和感覺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心靈。


其實我們的大腦並不能清晰地區分生理和心理,管理生理的腦區通常也是管理心理的腦區。

各種實驗數據也表明,身體對心理影響很大,甚至僅僅改變人的面部表情,人的情緒就能隨之改變。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西恩·貝洛克的書《具身認知》中,介紹了一個實驗:

用醫美技術平復抑鬱症患者臉部的皺紋,結果,他們的悲傷、絕望和負罪感等負面情緒的嚴重程度平均減少了47%。

當人不愉快的時候,經常會皺眉——皺紋反映的是內心感受。

而當人感受不到自己臉部的皺紋時,大腦就沒有收到進一步的面部反饋,它會覺得好像也沒什麼不高興的事情,於是處理負面情緒的腦區也沒那麼活躍了。

相應地,科學家還發現,晒晒太陽,喝喝熱飲,保持開放有力的姿勢,都能給內心帶來積極影響。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利用這點呢?

給孩子準備一個小鏡子,當孩子不開心的時候,提醒他對着鏡子微笑、保持一個自信的姿勢,讓大腦看到鏡子中的自己,收到積極的反饋,心情會越來越好。



03

本子


給孩子準備一個本子,每晚入睡前,用一分鐘時間,在本子上寫下一天最值得高興的3件事。

這三件事可大可小,只要能讓孩子感到高興就行。不用特別詳細,一句話就可以。

比如,午飯吃到雞腿很開心;媽媽表揚我了;作業早早完成。

寫完就睡,不再做其他事情。記錄,是睡前做的最後一件事。

就這樣,堅持一周就會發現孩子每天精神愉快。

睡覺可以幫我們鞏固學習效果,在睡夢中,大腦會繼續工作,整理白天的信息。

白天學的東西,到睡覺時都快忘了,而人在睡前做的事,能夠立馬利用睡眠進行鞏固,效果很好。

所以,腦科學家建議人們利用睡眠的這一特性,在睡覺前學習。讓孩子睡前在本子上寫高興的事兒,也是這個原理。

大腦會記住這種感覺,每天都記,等於不斷重複再確認,大腦就會覺得我們每天都被開心的事情所包圍,那麼ta就會鼓勵我們每天醒來都精神飽滿,去迎接這一樁樁讓我們開心的事。

小結:

無論是給孩子袋子、鏡子還是本子,都鄭重地交給他,讓他意識到這件事很重要。

人在積極情緒中會精神飽滿、大腦開放、學習高效,同時也會給周圍人帶來積極影響。


保持開心,讓自己走出消極,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周圍的人負責。

生活在群體中,懂得為自己和他人負責,人生路肯定會越走越好。


本文結束,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