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一下,你存在投資中的從眾心理嗎?


從眾心理,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

近期播出的《桃花塢》第二季中,在塢長組織塢民們開會表決是否舉辦一次篝火晚會以及在大家表決是否送一個人到小島進行一夜放逐時,大家的表現真實再現了從眾心理。

大家會顧及大多數人的意見,而不會簡單地表達並追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因為被排斥在群體之外,往往使人在社交中感覺痛苦。當然,極少數人例外,比如王傳君

無數的科學實驗也表明,從眾心理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只有小部分人能夠保持獨立性,不從眾。

一次,單位電梯故障,單位同事於是魚貫走樓梯,在最前面兩位同事的帶領下,大家不經思索,一路跟隨,直到跟到地下室的門口,才發現並不是目標中的一樓,於是又紛紛返回走到一樓。

還有一次,單位組織野外團建,在前面兩位同事的帶領下,集體走錯了山路,隨後又集體折返回來。

這不是個例,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

人為什麼會有從眾心理呢?

我認為,在人類漫長的生存進化史中,從眾心理在一開始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比如海洋中的魚類一群群聚居生存,保證了魚群的生存率。再比如很多動物(包括人)都是群居動物,人多的地方使他們感覺更安全,能夠一起度過難關,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

那麼,在投資中從眾心理也是一件好事嗎?並不是。投資中忌諱從眾心理,而需要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所以有人說,判斷自己適不適合搞投資,性格很有優勢,如果你一向獨立思考,獨立做決策,那麼你做投資成功的概率反而比人云亦云的人勝率高很多。


人們從眾的另一個原因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思考,更不願意進行深入思考。美團的王興說過一句話,“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簡單說,不思考時,我們呆在自己大腦的舒適區,而思考時,我們需要走出舒適區,而思考得越深則距離舒適區越遠。

而深層次的思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需要反覆實踐、反覆試錯和反對修正。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遠不如從眾來得更安全、更舒適。

投資的世界裡,能夠成功的總是少數,因為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思考, 不願意脫離大眾。

檢測一下,你是否存在投資中的從眾心理呢?如果你搞不清楚,不妨對照一下以下幾條:

1. 生活中,你總是自己做決策還是聽從大眾的意見?

2. 組織會議時,你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並在大眾不認可時繼續堅持嗎?

3. 你喜歡進行獨立並且深入地思考嗎?

4. 大多數人的觀點是否會影響你做出自己的獨立決策?

5. 你是自己選擇股票/基金,還是通過家人、同事或朋友的推薦去購買?

6. 當市場大漲時,你是否傾向於立刻買進,以免錯失賺錢良機?

7. 當市場大跌時,你是否傾向迅速賣出,以減輕心理負擔?

8. 你買賣股票/基金時,是否進行過獨立的思考或決策?

9. 你喜歡追逐熱門的股票或基金嗎?

10.你喜歡追逐熱點新聞或消息進行投資嗎?

如果通過以上幾條自我檢測,你一條都不佔,那麼恭喜你,你在投資中不存在從眾心理,財富自由的大門或已向你敞開。

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僅為數據、內容等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