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無塵讀好書(二八八)北大心理課:家庭治療

各位友友好,我是心理諮詢師苗保平(網稱心若無塵)。今天我們將繼續閱讀《北大心理課》一書的“第六章心理諮詢:關注現代人的心理問題”章節內容。

孩子的問題﹣﹣家庭治療

北大心理教授說,對於青少年出現的行為問題,比如交友問題、學習問題、心身疾病,都可以使用家庭治療的方法。很多的個體心理治療理論都對當事人的成長經歷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家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如果你看過關於美國連環殺手的成長經歷,就知道正是因為他們父母的教養方式讓一小部分人走上了毀滅的道路。當然,這些都是極端的案例,作為一個人,不管生活在任何家庭,都擁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孩子經常出現問題的家庭模式有:母親的強勢導致女兒強勢、丈夫和兒子懦弱;父親的參與程度低,母親帶大孩子,父親角色的缺失;父母對孩子寄予的希望過高,導致孩子的壓力像山一樣重………

北大心理教授與同學們分享了一個關於18歲女孩生病不能上學的真實案例。

女孩叫素素,今年18歲,高三在讀、品學兼優,還有8個月的時間高考,但她現在害怕去上學。她的爸爸媽媽帶她來看心理諮詢師。

她的媽媽首先描述了女兒的情況。媽媽說:“素素從小時候開始就特別懂事,從來沒有讓我和她爸操心,特別是學習,別人家的孩子都要父母三番五次地催促學習,而素素毎天回到家就寫作業,是一個典型的好學生。一個月前,素素突然毎天嚷着頭疼,上不了學。我就帶她到醫院做了一個檢查,醫生並沒有檢查出什麼問題,只說是因為學習的壓力,我也不敢讓她亂吃什麼葯。現在進入高三,時間也很寶貴,她也不聽我的話去上學,我也不敢逼她。萬一出了什麼事怎麼辦,我聽說有的孩子被父母逼得自殺了,嚇了一身冷汗。”

諮詢師從素素的母親處了解了情況,她認為背後肯定有素素隱瞞的情況。諮詢師和素素單獨進行了交談。

素素說:“這件事我不敢讓媽媽知道,因為她對我寄予的希望實在太高了。從小到大,我幾乎沒受什麼挫折,老師喜歡我,父母將我捧在手心裡。升入高ニ的時候,我對隔壁班一個轉來的同學一見鍾情。那天,他在操場上打籃球,我看到他第一眼,他正在低頭拍球,就在一剎那,他抬起頭來看到我,我們四目相對,我的心跳瞬間停止了,好像什麼都聽不見了。我們彼此都有意,就早戀了。後來,他突然提出分手,我沒有任何準備,他也沒有向我解釋任何原因。我根本想不出為什麼,只是隱約聽到他和另外一個女生好了。但是我就是不甘心,我從來沒有輸給別人,這給我的打擊實在太大了。

“我不想去上學,因為去了我看到他,就感覺很痛苦,還要裝作若無其事。毎次看到他們兩人在一起,我就感到站不穩,頭疼。我特別累,好像同學們也發現了什麼,他們在背後說我壞話的樣子,我受不了。我曾經想過自殺,但是這麼做,別人很快就知道了,更看不起我。”

素素告訴了諮詢師她不想上學的真正原因,是和這個男孩分手。對於一般人來說,分手雖然會讓女孩痛苦,但是也沒有到不能上學的地步。諮詢師發現素素是一個好強、虛榮、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的女孩。她很驕傲,雖然她的陳述沒有明確地表達這一點,但是諮詢師還是感受到了。諮詢師決定了解她父母的情況。

素素的媽媽說:“我與素素爸爸結婚的時候,我父母和所有的親人都反對。因為當時他是工人,學歷不高,家裡條件差。而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學歷比他高。沒有人看好我們的婚姻,在結婚的那一天,我家沒有一個人來。當時我特別傷心,我們倆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地生活,讓別人對我們刮目相看。

“結婚之後,素素爸爸對我很好,為了讓我和素素生活得更好,他去做生意。開始的時候,生意不好,我們都過得很辛苦,為了跑業務,他一直出門在外,素素就是我帶大的。我一個人又要工作還要帶孩子,擔心他在外面過得好不好,挺辛苦的。但是,不能跟任何人說,說了也沒人同情我,反倒說我是自作自受。太苦的時候,我就在家裡哭,素素就安慰我,說將來一定好好學習,給我們爭氣。

“幸虧素素爸爸的生意不錯,現在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為了素素考上一所好大學,我現在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她身上,希望她將來能有出息。”

素素的爸爸說:“素素媽媽為我犧牲了很多,受了很多苦,我發誓要讓她過上好日子。開始做生意的時候,真的很難,我從來沒有跟素素媽媽說,我不想她為我擔心,而且她一個人也夠辛苦的了。我們只有這一個女兒,我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她努力,為她的前途鋪路。”

諮詢師聽了素素父母的話之後,認為這個家庭的所有人都活得很辛苦,很壓抑。他們每個人都承擔著不小的壓力,這種壓抑的氛圍影響了素素的性格。素素父母的婚姻開始就承擔了很大的壓力,為了證明他們的結合是正確的,兩人一直很努力,素素爸爸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女兒優秀。素素對家庭很認同,背負着父母的期望、自我的期許、高考的壓力、同學的競爭、 失戀帶來的痛苦。這些負擔無處發泄,對於一個18歲的女孩來說有些沉重。她對父母的愛和理解也讓她不能說出讓他們對她抱過高希望的話,所以只能以生病來逃避。

諮詢師讓素素回憶起她成長中所有讓她感到壓抑的事情,實際上她對父母是有憤懣情緒的, 是一直隱藏着,不敢承認,她害怕父母的期許。諮詢師也將素素的情緒轉達給了素素父母,她父母表示不敢相信,同時也漸漸地認識到自己給了女兒太大的壓力。諮詢師對他們進行了數次家庭會談。實際上,父母對素素也過於溺愛,害怕她受傷害、受委屈,一直沒有給她獨立的成長空間,所以讓她選擇逃避處理失戀這件事。

通過會談,素素的父母終於認識到女兒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不是他們實現願望的工具。如果真的想讓女兒好,就應該讓她快樂地成長。


諮詢後記:素素換了一所學校,現在她正在備戰高考。她的心結也解開了,父母對她的期望沒有讓她感覺那麼強烈。素素父母認為女兒高考結束之後,兩人也要出去旅遊一次,過過二人世界。家庭成員之間有着重要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有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健康的,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個家庭才能和諧起來。

解讀;

素素的遭遇很有代表性,它反映了許多家庭在培養孩子成才路上的不正確方法,家庭教養方式的缺陷。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沒有錯,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相承,關鍵是方法要有效,結果要皆大歡喜。如果父母把自己的一廂情願強加於孩子身上,不關心孩子的想法、苦衷,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道德綁架”,一種不成功的模式,對父母、對孩子都是一種心理傷害,到頭來也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家庭治療是以家庭為對象實施的團體心理治療模式,其目標是協助家庭消除異常、病態情況,以執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治療的特點:不着重於家庭成員個人的內在心理構造與狀態的分析,而是將焦點放在家庭成員的互動與關係上;從家庭系統角度去解釋個人的行為與問題;個人的改變有賴於家庭整體的改變。

家庭治療較多地用於青少年的行為問題,如學習問題、交友問題和神經症性的問題,進食障礙和心身疾病,青年夫妻的衝突等。當家庭成員間有衝突,經過其他治療(個體治療)無效的,或是在個別治療中不能處理的個人衝突,或是家庭對個體治療起了阻礙作用,可以尋求家庭治療。


2022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