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口罩政策的放緩和新年的到來,我們處在考慮如何開啟新生活的節點上。
希望與壓力並存。
我們將面對許多選擇,當腦子裡想法很多不知如何是好時,“不作為”其實也算是一種選項。
自我肯定的祈禱會幫助我們集中精力安靜下來,這之後我們就能停下來、思考,有意識地制定戰略,從而獲得快樂和滿足。
“祈禱(Mantra)”的概念最先來源於佛教和印度教的傳統。許多研究表明,舒緩的祈禱可能有助於緩解焦慮和其他心理健康狀況,比如抑鬱。
我們可以選擇與自己有關的,與自己信仰一致的“祈禱方式”,並促進自我走向成長和進步。
一、為什麼“祈禱”是有用的?
你可以通過祈禱來使自己冷靜,專註於那些對自己重要的內容和想法。
祈禱可以是正念和當下意識的焦點,也可以是獲得撫慰信息的途徑,這樣能將你與你的價值觀進行鏈接。祈禱還可以賦予你基於價值觀的決策能力,並能給你的身心帶來一種情感上的聯繫。
一些研究表明,祈禱可以改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一篇系統綜述類文章發現,有37項研究中指出,祈禱參與者的壓力、焦慮、憤怒、抑鬱和倦怠等都得到了普遍改善。其他隨機對照試驗也發現了祈禱者的抑鬱癥狀在臨床上有所減輕。
擁有先進腦成像技術的神經科學家們,也開始研究並量化祈禱對健康的一些益處,比如說祈禱可以平息神經系統,可以抑制大腦中與走神和分心相關的默認模式網絡的活躍。
研究還表明,具體祈禱什麼內容並不重要,只要集中注意力重複一些東西,就會得到積極的結果。
以下就分享給您,用於重塑心態的16句話,可以拿來時時“祈禱”:
二、重塑心態的16句話
1.如果我願意歡迎、接納那些消極和不舒服的情緒,並與它們為友,認可自己,能進行自我關懷,那我將具有成長和擴展的空間。
2.我無法控制我的思想和感情,我只能控制自己對它們的反應和行為。
3.我的大腦天生就願意關注消極的東西。
無論是在認知,思想還是身體層面,比起快樂的回憶,我更容易回憶起痛苦的。
遲鈍的大腦告訴我,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消極的方面,集中在那些假設和那些不可避免出錯的事情上,其實是在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失敗和不適。
我的思考過程不需要偏離我的內在體驗和行為。
4.我的心是執着的。不一定要試圖完全擺脫腦海中的喋喋不休,只需要降低音量即可。
溝通可以成為理解我價值觀的直接入口,讓我更好地理解什麼對我來說是有意義和重要的。
5.為了增強我的靈活性和好奇心,我會不斷地問自己:
“我還能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以及“我的反應和行為是否有助於我建立自信,是否能反映出這就是我想成為的人?”
6.我覺得熟悉比可怕的未知更舒服,即使它可能是痛苦的,煩惱的,不理想的。
我承認這些感覺,而不是卡住、停頓或恐懼。
7.我需要在思考和行動之間創造空間,調整好節奏,觀察自己,並對自己保持好奇。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任何想法和感受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我選擇如何應對它們。這才是我不可避免的選擇。
8.從痛苦中找到了價值觀,從價值觀中找到了痛苦。
換句話說,如果我感到痛苦,那是因為和我價值觀有衝突,如果和我價值觀有衝突,我將不可避免地感到痛苦。
痛苦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我的需求,以及明白什麼對我來說是真正重要的。
9.我會根據真實的自我以及我想成為的樣子去選擇如何行動,不管發生什麼事,不管別人如何。
10.如果我想要永久保持好奇、開放的心態和希望,我就會問自己:
“明天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要承諾些什麼?”
11.如果我一直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我就會保持專註、腳踏實地,就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12.無意識地切斷消極或不舒服的感覺也會影響我與更積極和更舒服的感覺建立聯繫。
我選擇歡迎所有的感覺和經歷,盡量減少對它們的評判,以保持鏈接的,參與的,在當下的狀態。
13.為了培養自我接納的能力,我會選擇觀察真實的自己,而不是給我的觀察附加任何描述或形容詞。
14.無論我投入積極的(例如,感激)或是消極的(例如,憤怒)能量和努力,它們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強大。任何時間都是開始積極主動培養更大自信和更好習慣的最佳機會。
15.自我接納和自我關懷後,接納和關懷他人也會變得更容易,因為我更能鏈接到那種不完美和痛苦的感覺了。
16.有太多的事情是我所不能控制的,所以有時候,為了控制,我必須放下想要或者需要控制的想法。
作為人類,我們都會經歷逆境。我們如何應對逆境取決於我們所處的環境、經歷和價值觀等。
通過強大的、令人難忘的、簡潔的祈禱,不斷地來提醒自己,你可以在逆境和挑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力量和毅力。
新的一年,希望我們能擁有自我關懷的能力,一杯咖啡也將陪你繼續前行。
End
作者 | 杜杜my(193)
校對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Jane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張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