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次體驗到什麼是抑鬱症,到今天已經八年時間了,在這期間複發過一次,距初次確診後的第三年。
初次發作到控制住癥狀大約經歷了半年多的時間,從最初的恐慌到可以積極面對,又忍受了近半年的煎熬與折磨,在正確的用藥以及家人的理解和包容下終於迎來了曙光。
自己戰勝抑鬱的過程在眾多飽受折磨的病例中顯得異常輕鬆。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應對抑鬱其實沒那麼困難。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我開始嘗試研究應對抑鬱的方法,並在這個過程中愈發覺得充滿自信。
這是一段極其快樂的時光。每天都覺得充實和滿足,思維也不同以往的敏捷,邏輯清晰,精神飽滿。最初為了對抗抑鬱情緒而跑步現在已經變成了習慣,跑步的距離從五公里延伸到全馬、越野馬。從不參加跑團,只喜歡自己一個人跑,在跑步過程中,經常會莫名地感動,每一次的突破、吹過身體的微風、記憶中的一些片段都會讓我淚流滿面。笑點變得越來越低,對人對事越來越包容,心中完全沒有仇恨、沒有抱怨,只有一種絕處逢生的喜悅……
這一系列的變化讓我相信了“但凡能走出抑鬱的人都會變成真正的強者”這句話是真的。所以,我認為我已經做到了。在此期間,我無數次對家人吹噓,自己永遠都不會再抑鬱,甚至狂妄地叫囂:讓抑鬱來得更猛烈些吧……
爽歪歪的日子讓我樂不思蜀,從心底感謝自己能夠得到抑鬱症的洗禮。卻不知,這其實是從抑鬱到躁狂的轉變,值得慶幸的是,好在只是輕躁癥狀,一種被每一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無比嚮往的狀態。
這種狀態讓我在此期間經歷了工作上的重大變故時,都以理智與坦然的心態去面對,內心毫無波瀾。這讓我更加相信自己已經完全走出來了。
隨着時間的流逝,輕躁狂帶來的愉悅感慢慢消退,偶爾出現情緒低落,一次暢快淋漓的跑步總是能夠把它化解,直到有一天……
工作上的變故讓我選擇了創業。創業並不順利,然而,在輕躁狂帶來的病態亢奮情緒的加持下,並沒有讓我過早地喪失信心。因為此時在我心裡隱藏着一個確信無疑的信念:我已經活出了自己,看淡了一切,抑鬱症都不能打敗我,還有什麼可以阻擋我?世界將因我改變,總有一天我會一飛衝天,一鳴驚人。
生活依然繼續着它的腳步,一切並沒有癔想中的變化,情緒慢慢從低落變得焦慮。爆棚的自信開始消退,久違的匱乏感無助感又回來了。
真要感謝自己一直保持着對情緒的警覺性。
察覺到自己的情緒開始持續變差,而且有不可控的趨勢後,我開始瘋狂地跑步,重新拾起曾經對抗抑鬱的方法……然而並沒有多少改善,抑鬱的陰霾再次籠罩在心頭!
這次複發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因為在我發現單憑自己的意志已經無法與抑鬱對抗時,自己開車去了醫院,找到了曾經的醫生,直接住院了。
不到一周就回了家,倒不是因為癥狀完全恢復,而是因為一周後就是春節……
正月開門營業之後,狀態已經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很快又滿血復活了。
這一次,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認真回憶自己是如何從一個良好的狀態滑進抑鬱漩渦的。
在第一次抑鬱康復後,對自己的反思大都集中在外部因素,比如人性、自己的言行、生活的無奈等等,貌似看清了世態炎涼,似乎掌握了人生奧秘。自以為找到了抑鬱的突破點,想要的人生便可信手拈來。斷然沒有發現自己其實從一個極端進入了另外一個極端。
所以,當我第二次走出來之後,着眼點不再放在外部因素,而是關注自己的變化過程。順着它,去找真正的原因。
兩次不同的體驗讓我看了同一個事實:抑鬱帶來的恐懼與躁狂帶來的興奮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它們都只是一種幻覺,一種脫離了現實的思維狂歡。
抑鬱時,那種想象出來的恐懼簡直比死亡還真實可怕,然而,走出來之後卻發現它們一件也沒有發生;輕躁狂時,產生的自信真實的好像可以掌握一切,無所不能,直到抑鬱症重新歸來才發現,這些都是幻想。
這兩種狀態都不是我真實的樣子,那個真正的我在此時無影無蹤,只有或低落或高漲的情緒在左右我的生活。
領悟到這個真相之後,我才真正找到自己抑鬱的原因,那就是在生活中太依賴和相信大腦中的想法,卻嚴重忽略了內心真實的感受,以致於在情緒的左右下失去控制,在幻想中迷失了自己……
也就是從這個改變開始,把注意力從腦海中轉移出來就成了首要的任務。
東方的宗教哲學讓我意識到“空無”所指出的真相是什麼,而大腦中的思維卻試圖在這個“空無”中尋找永恆;西方現代哲學讓我知道“當下的力量”是如何化解這個矛盾的過程,以及怎樣使自己活在當下的方法;而現代心理學讓我學會了化解對他人或周圍環境出現不合理信念的“黃金規則”,即“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
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自此以後,低落亦或是高漲的情緒依然會出現,但是我卻不再似往常那樣隨波逐流,任其擺布,而是能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它們是如何的升起,如何的發展,繼而追蹤到隱藏在它們背後的故事,看清思維是如何把一個想象出來的事件演變成一種情緒的。
走到這一步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什麼變化也沒有,當我看到這一幕時,就意味着自己已然擺脫了它,就像一個被你看穿的人一樣,無論他說什麼,你都不會再相信他。
事實上,當我順着情緒觀察到情緒背後的故事時,思維演繹謊言的嘴就閉上了。
說沒有變化其實有點絕對,至少有一點發生了改變——那個“一念間”的意識,從左轉向右,又從右回到中間,生活依然如故,但我眼中的世界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我把注意力放在別處的時候,它還會喋喋不休,而我一旦察覺到它,它就會停止,這個升起與觀察的過程從一天到幾小時,再到幾分鐘。不知在重複了多少次之後,兩者開始同時發生,一旦情緒升起就會立刻觀察思維,於是從被情緒控制轉變成被我控制情緒了。
“覺知”一詞,我在此時才體會到它是什麼——它就是那個觀察者,順着情緒觀察思維活動的意識。當我體會到揚升覺知帶來的改變後,覺知再也不曾休眠,而是越來越警覺,就像一個盡職盡責的哨兵一樣,時刻觀察着情緒的一舉一動。
我,終於可以做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