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名4歲孩子因擔心家中變故患抑鬱症,醫生教父母一個辦法:演戲解心結
鄭州一名4歲孩子因擔心家中變故患抑鬱症,醫生教父母一個辦法:演戲!
【核心提示】近期,近日,河南鄭州一名4歲孩子患上了抑鬱症,起初家長看孩子變得沉悶不與人交流,以為是身體出現了問題,但是到兒童醫院一檢查,孩子的各項指標都正常,後來家長又找到心理醫生諮詢,交談中,醫生髮現孩子在聽到父母講述近期家裡出現的情況時,神情和注意力格外集中,經過一番溝通,孩子告訴醫生,之前在家裡聽到父母討論家中出現了變故,很是擔心,又不敢說出來讓父母徒增煩惱,就一直壓在心裡。而後醫生教家長演了一出事情快解決的戲,孩子得知後心情逐漸放鬆。醫生提醒:家長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保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隱秘在角落的痛——昆明青少年抑鬱症調查報告
人民日報:抑鬱症10種表現,看一看你是否中招了?
瀘縣一15歲墜樓女生曾對補習鋼琴產生抵觸:母親稱她有抑鬱症
輔導孩子作業十大後遺症:抑鬱傾向,心臟不適,全國家庭9成爸爸在“甩鍋”
“青少年抑鬱癥狀不明顯”上熱搜:因有的父母將其當成“青春期叛逆”
被稱為“心靈之癌”的抑鬱症:其病根在‘心’,不是無病呻吟、不是太閑太矯情
廣州一高二女生嗜睡被診斷是抑鬱症上熱搜:醫生稱睡眠過多是抑鬱症不典型表現
大參考 新浪微博
【罕見!#4歲孩子擔心家中變故患抑鬱症# 父母演戲解心結】你沒看錯,患抑鬱症的就是河南鄭州一名4歲大的孩子,起初家長看孩子變得沉悶不與人交流,以為是身體出現了問題,但是到兒童醫院一檢查,孩子的各項指標都正常,後來家長又找到心理醫生諮詢,交談中,醫生髮現孩子在聽到父母講述近期家裡出現的情況時,神情和注意力格外集中,經過一番溝通,孩子告訴醫生,之前在家裡聽到父母討論家中出現了變故,很是擔心,又不敢說出來讓父母徒增煩惱,就一直壓在心裡。為了打開孩子的心結 ,醫生教家長演了一出事情快解決的戲,沒想到孩子得知後心情逐漸放鬆,性格也逐漸開朗。醫生也提醒廣大家長,在孩子面前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保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藍v視界# @大參考 L大參考的微博視頻 收起全文d
近日,有媒體報道河南鄭州一名4歲大的孩子,因擔心家中變故而患上抑鬱症。起初家長發現孩子變得沉悶不與人交流,以為是生病導致的,但經過醫院檢查卻沒有發現任何身體上的問題,一切指標均為正常。家長只好又去找心理醫生諮詢,在交談中,心理醫生髮現孩子父母一討論家中情況時,孩子的神情就變得十分專註,注意力格外集中。在與孩子一番溝通後,孩子終於說出了自己不高興的原因,卻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延伸閱讀————————————————————
視點|4歲孩子得抑鬱症,兒童心理問題低齡化不容忽視
2022-09-16中國青年報
據河南廣電民生頻道《大參考》報道,近日,河南鄭州一名4歲孩子患上了抑鬱症,起初家長看孩子變得沉悶不與人交流,以為是身體出現了問題,但是到兒童醫院一檢查,孩子的各項指標都正常,後來家長又找到心理醫生諮詢,交談中,醫生髮現孩子在聽到父母講述近期家裡出現的情況時,神情和注意力格外集中,經過一番溝通,孩子告訴醫生,之前在家裡聽到父母討論家中出現了變故,很是擔心,又不敢說出來讓父母徒增煩惱,就一直壓在心裡。而後醫生教家長演了一出事情快解決的戲,孩子得知後心情逐漸放鬆。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只會出現在成年人身上,但據2019年11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12億10至19歲青少年中,約2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曾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這足以說明,青少年兒童也會得抑鬱症,絕不容忽視。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逐漸上升,已成為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數據表明,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門診人數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這一數據從全國各地的兒童醫院就診情況就足以說明。據媒體報道,2013年,泉州曾出現的年紀最小的抑鬱症患者是3歲;2019年,四川華西醫院最小的抑鬱症患者為6歲。結合這次4歲孩子得抑鬱症的報道,兒童心理問題呈現低齡化趨勢,給家長們敲響警鐘。
很多家長不理解,現在物質條件這麼好,怎麼孩子還會有心理問題。其實,孩子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心理需求也需要得到滿足。但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吃得飽、穿得暖、考得好,沒有給孩子充足的愛和陪伴,或因為夫妻關係等家庭矛盾,片面追求學習成績優異等,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再加上孩子不知如何排解,悶在心裡,久而久之,心理問題就逐漸產生。
醫生表示,兒童患抑鬱症等心理問題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遺傳因素外,社會因素和家庭因素佔主要原因。社會因素如同伴關係等人際交往問題,遇到親人突然離世等創傷性經歷;家庭因素如父母經常吵架,夫妻關係不和,對孩子比較嚴苛,經常否定孩子等。如新聞中因為父母討論家庭中出現的變故,導致孩子產生焦慮情緒和心理問題。
為此,重視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家長要以身作則,維護好和睦的家庭關係,處理好家庭糾紛,不要讓孩子捲入其中。如果孩子因為家庭問題而擔心,家長要及時向孩子解釋清楚,避免孩子有心理負擔;孩子要學會自我調節。如主動和家長溝通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向老師、同學、朋友訴說,尋求他們的幫助;學校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有心理困擾的學生及時進行疏導和干預;另外,孩子如果出現抑鬱癥狀,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進行治療。
(中青評論,作者李華錫)
一個4歲的孩子竟然會有這般大人的心思?很多人可能都感到不可思議。現在的新聞給人一種抑鬱症越來越低齡化的感覺,難道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嗎?其實不然。
同時,年齡越小的孩子,因為心理的成熟度發育不同,造成的事物的判斷能力也不同,從而無法把握自己接觸到的消極事件未來的發展走向,因此就產生了悲觀的情緒。
對於該事件的看法,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孩子“早熟”造成的,認為年幼的孩子如果患上了“抑鬱症”,一定是早熟的影響。但其實不然,反之,這恰恰是因為孩子不成熟導致的。
由於孩子幼年,本就沒有對世界形成完整的認知,他們對事物的判斷也有局限性。雖說事件中的小男孩是因為聽到家庭中發生變故才導致抑鬱症的,但孩子的想法並不是擔憂家庭未來的方向會向壞的方向發展,而是他無法判斷未來發展下去的結果。
孩子是由於對未知後果的無法判斷才導致的。所以,當家長聽取醫生的建議後,在孩子面前預演出未來的結果,孩子的抑鬱症也就好了。
抑鬱症一直以來都是不可忽視的全球問題,而其歷史也是十分悠久。如春秋時期的中國,楚穆王之子嬰齊在攻打吳國戰敗後,就因憂恨交加患心病而亡。而差不多同一時期的古希臘也有關於抑鬱症的書面記載。
長久以來,比起成年人的情緒異常,兒童的負面情緒更容易被大人們所忽視,家長們也總是想當然的認為在記吃不記打的年紀是不會得抑鬱症的,這可能才是兒童抑鬱症一直被忽視的原因。如果有醫生給出“抑鬱症”的診斷後,父母總會嗤之以鼻,覺得醫生是在講笑話。“我的孩子還這麼小,怎麼可能得抑鬱症呢?”其實他們這麼想也無可厚非,因為人與人確實是不一樣的,即使是親子之間的性格也可能大相徑庭。畢竟抑鬱症的病因可能是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近年來,兒童抑鬱症逐漸走進公眾視野,被人們所認識,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媒體的廣泛報道更能引起家長們的重視,把孩子每一次微妙的情緒變化放在心上。早知道,始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抑鬱症,對一生精神健康都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家長真的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傳遞負能量,有的時候真的要“報喜不報憂”。
洞察孩子的心理,我們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網友評論
沒想到啊,一個4歲的孩子,竟然有着大人的心思。我知道我自己,4歲的時候可沒有這種心思。難道現在的孩子都這麼“早熟”嗎?
看把孩子愁的,我小時候也愛操心,家長真的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傳遞負能量,有的時候真的要“報喜不報憂”
小時候爸爸媽媽吵架 我也一邊哭一邊跪着求菩薩
才4歲啊,這麼小就好懂事
我兒子有一段時間睡覺前都哭一會,6-7歲,問他說怕死,怕家裡人死。開導後好轉
負面情緒不要表現給孩子!!!
有些小朋友心思很敏感的,之前老是有三姑六婆看到我小妹就說怎麼又是個女兒啥的,雖然小妹才三四歲,好幾天都睡不好,晚上睡覺都要把我抱緊,後來我問了才知道怕我們因為她是女孩子不要她我睡前都說她是我們家的小寶貝,那些親戚說我就罵她們,後來小妹睡覺也不做噩夢了
小時候我媽告訴我家裡沒錢了,我就很擔心,告訴我幼兒園最好的朋友後,她把她的幾十塊零花錢借給我讓我們家渡過難關,結果我媽得知後讓我還給人家
(注 本文 轉載已註明出處 僅供 學習交流使用 不構成商業目的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作品內容 版權和其它問題 敬請與本網聯繫 根據作者想法 將及時更正 或刪除 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