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心理小知識之野馬效應

2022年07月01日16:40:09 心理 1104

以下文章來源於杭商院心協


每天一個心理小知識之野馬效應 - 天天要聞

每天一個心理小知識之野馬效應 - 天天要聞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印象中的他們總是在生氣、發脾氣,讓人敬而遠之。他們就像是一串鞭炮,一點就“炸”,讓身邊的人避之不及。因此,生活中這樣的人往往很難收穫友誼,因為大家都害怕與他們親近。他們就是中了“野馬效應”的陷阱。

我今天想與大家談談“野馬效應”。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它們依靠吸食動物的血生存,不管野馬怎樣暴怒、狂奔,就是拿這個“小傢伙”沒辦法,它們可以從容地吸飽再離開,而不少野馬被活活折磨死。

然而,動物學家發現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自身的暴怒和狂奔。

對於野馬來說,吸血蝙蝠只是一種外界的挑戰,一種外因,而野馬對這一外因的劇烈情緒反應才是造成它死亡的最直接原因。


真實例子

每天一個心理小知識之野馬效應 - 天天要聞

在上班的路上被路過的公交車,濺了一身的水,導致一天工作都沒心情;和同事因為一點觀念上的不合,而大吵一架,影響一天的工作;上面提到的這些例子,其實都是中了“野馬效應”的陷阱。

每天一個心理小知識之野馬效應 - 天天要聞

每天一個心理小知識之野馬效應 - 天天要聞

容易中野馬效應的人有哪些特徵呢?

1.情緒化嚴重,容易被情緒所掌控,有這麼一部分人,情緒化的情況非常的嚴重,無論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是大事還是小事,自己的情緒都會變得不可控,淪為“情緒的奴隸”。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工作上、生活上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乃至於到最後一塌糊塗。

2.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彷彿自己的喜怒哀樂是由外界所掌控的。“如果外界對我怎樣,我就怎樣”,這種人等於把自己情緒的開關交給了其他人,彷彿自己的喜怒哀樂不是自己的。

3.以自我為中心,通常中了“野馬效應”的人,某種程度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一部分人只顧着自己受到了委屈,而罔顧周圍的人,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播給其他人。


管理情緒

每天一個心理小知識之野馬效應 - 天天要聞

1.永遠保持理性,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當負面情緒即將爆發的時候,學會拉自己一把,告訴自己:先等等。久而久之,當停頓成為習慣,於是就會變得冷靜,避免負面情緒的爆發。

2.清醒地認識生活,學會放下。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每個人都會遭遇不幸。既然痛苦已經發生了,我們為什麼不積極面對重新開始,反而要讓自己繼續痛苦下去呢?

3.始終保持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心境。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因為苦難而失去對生活的熱愛。要相信人間值得,要讓自己變得豁達,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

4.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永遠充滿希望。

每天一個心理小知識之野馬效應 - 天天要聞

每天一個心理小知識之野馬效應 - 天天要聞

-End-

「有用就擴散」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