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緩解壓力?

2022年06月16日10:47:16 心理 1644

如何有效緩解壓力? - 天天要聞

但也會有一些對普通人都能用的基礎套餐。如何疏導情緒,療愈創傷,滋養內在,啟動智慧,這是一套系統的學問。

首先需要照顧自己的情緒。學習放鬆,關照自己的感受。有時也可以調整一下思維,那些不理性的信念:不用一下做到完美,不必一直保持完美的狀態。

從情緒開始,看緊張到哪個程度?如果緊張到臉紅、心跳加速,喉嚨里卡着,說不出來的程度。

那這個最合適的方法,應該就是去見一下精神科醫生。聽一下醫生的意見。因為心理學認為,出現一種情景,這種情景引發了生理指標的變化,出現器質性病變。

去見一下精神科醫生,吃一點葯就會緩解狀態。這是非常合適的。因為如果見心理諮詢師的話,成本很高,但有可能徹底告別這種狀態,會治癒。

緊張,其實是正常情況,誰都會緊張,第一次演講,第一次見女友,第一次面試。但有的緊張會隨着一些場景的變化,事情的消失而消失。

如何有效緩解壓力? - 天天要聞

這一部分針對不會消失的緊張,是莫名的慌。坐不住到影響日常的生活、工作的情況下。還可能是他對某一場景,有過一些不愉快的經歷,於是形成了遇到這場景就緊張。

要做的是,了解成因,評估目前的情況,再針對性的設定改善方案。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理解與接納

如果是一般,輕微的緊張,那可以首先了解自己緊張的原因。理解和接納的態度,更有助於一個人狀態的改善。

父母可能因為有不同的孩子兒,愛的有差異。我認為,在世界上,身體是最愛自己的,沒有之一。

比如心情不好就會難受,會覺得世界是灰色的,心覺得心在一抽一抽的疼,會覺得胳膊酸腿疼。身體和心靈是在一起的。

身體出現緊張,大概率是心裡不舒服。實際上,緊張對本人是有好處的。雖然緊張影響了交友,卻可能讓一個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很圓滿,也可能迴避了某些不想出現的狀態……

如何有效緩解壓力? - 天天要聞

在我看來,緊張是一種選擇,甚至生病也是。本質上人是因病獲益的。身體和潛意識做出了一種選擇,當我們看不到選擇帶來的好處時,就覺得他生病了,很痛苦。

那如果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潛意識做出的這個選擇帶來的好處。認真的衡量評估,決定自己是否緊張。那這個人就擁有了更大的自由。

有時人痛苦一個重要原因是不願意接受。比如一個母親痛苦於兒子不上學和女兒哭鬧。她覺得自己想法是對的,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呢?她把自己的想法當做真理一樣。

我當時在想是,女兒不上學這件事的痛苦級別高呢?還是她試圖改變女兒的努力,痛苦級別高呢?

更本質上,這是一種權力鬥爭。媽媽試圖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女兒身上,這導致了女兒的身體痛苦,情緒痛苦,於是和她對着干。

女兒的對着干,讓媽媽受不了,於是發動全家人去壓制女兒……如果持續下去,女兒可能會用更嚴重的手段來對抗,比如虐待自己的身體,離家出走。

如何有效緩解壓力? - 天天要聞

潛台詞是:我對抗不了你的意志,我可以離開你。其實更好的方法是,接受身體痛苦和情緒痛苦的存在,深入其中,好好感受這些痛苦,讓它們自由流動。

緩解壓力自助餐

中國人說話很有智慧,我們說通情達理,是一定要先把感情理順,再講道理。這樣才能有用,當感情不通時,任何的話都是白費,無法走進對方的心裡。

感情理順之後,再聊心理疏導這部分。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有個標準,他認為心理健康是自信加熱情。意思是:

當活力能滋養自體時,就是自信,當活力能滋養客體時,就是熱情。坦白說,按這個標準,我認識的心理健康人士真的太少了。

這是理想狀態,是我們可以始終努力的方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一個人能追求的最高理想就是自我的完善。

面對日常的壓力和情緒處理,其實是這條路上的一部分。關於壓力,我印象最深刻的處理方式是岳老師教的,情緒自助餐。

如何有效緩解壓力? - 天天要聞

簡單來說,就像唱戲的10個字,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武。手就是做手工,寫文章,做點手部運動,對於有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排解壓力的好方式。

眼可以去看風景,看電視,看綜藝,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身體就是那可太多了,瑜伽運動,鍛煉健身,跑步等,都是非常好的緩解壓力的方式。

當一個人應對壓力,策略越多,效果就越好。因為他面對壓力,面對挫折,有更多的時間感和空間感,就更可能從逆境中走出來,相比一般人這種類型的挫折商更高。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緩解壓力的方式,越獨特的越有價值。策略是術的層面,更重要的是學習一套心法,讓自己身處洪流之中,身處驚濤駭浪之中,依然可以穩定自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願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與諸君共勉。

部分觀點來自武志紅,岳曉東和科胡特。謝謝你的欣賞,歡迎留言諮詢。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