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大街的“楊過”,勢必續上2020年的那一撥免疫營養品熱

文丨李傑 母嬰營養品評論特約撰稿人

前言:再見“核酸”,再見“行程碼”……三年的疫情終於放開了,雖然這是我們一直期盼的結果,但我們也即將迎來新冠病毒前所未有的衝擊。


根據國家疾控中心聯防專家組的推測,第一波大規模衝擊將感染全國60%的人群,之後進入平穩期,最終我們將會有80%-90%的人經歷感染。


不過,“奧密克戎”其致病力和毒性已經明顯減弱,所以大家不必過於恐慌。需要關注的主要是家庭的老人、嬰幼兒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慢病患者。


病毒感染本身屬於自限性疾病,常規的感染進程5-7天,對於感染後的治療,藥物只是緩解人體出現的不適,而對抗病毒的根本則在於強化免疫所以對於營養品的選擇應從優化免疫器官發育、提高免疫細胞和抗體的活性為主線,組合搭配營養素。



一、蛋白質類免疫強化劑





代表營養素:乳清蛋白粉(免疫球蛋白IG、乳鐵蛋白)、膠原蛋白肽、牛脾肽、谷氨酰胺、N-乙酰氨基酸、牛磺酸等。


解讀:蛋白質是人體的生命營養素,負責人體所有組織器官、免疫細胞的建造和修復,免疫抗體生成的原料(如:白細胞淋巴細胞等,每七天更新一次,當蛋白質充足時,免疫部隊就很強大,在遇到細菌病毒侵襲時,數小時內可以增加上百倍)。



二、維生素類免疫補充劑





代表營養素:維生素C(接骨木梅粉、針葉櫻桃粉)、維生素A(魚肝油、AD合劑)、植物複合營養素(綜合維生素、綜合酵素等)。


解讀:高劑量的維生素C可以增加血液中免疫抗體的濃度,提高免疫細胞活性;維生素A可以通過調節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促進免疫細胞產生抗體;複合維生素多來自植物提取,通過VC、VA、VE的抗氧化功能及多種B族維生素的複合,綜合提高營養強化劑的吸收和利用率。



三、礦物質類免疫補充劑





代表營養素:鋅、鐵。


解讀:鐵作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機體免疫器官的發育、免疫細胞的形成以及免疫細胞的殺傷力均有重要影響;而鋅在免疫功能方面是被研究得最廣泛的微量元素,它的缺乏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十分迅速和明顯,且涉及的範圍更廣(包括免疫器官的功能、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等諸多方面),通過螯合技術的鋅加上B族維生素的參與可大大提高吸收率和利用率。



四、益生菌和益生元類免疫細胞催化劑





代表營養素:乳桿菌/雙歧桿菌(國家衛健委指定可用於嬰幼兒菌株);益生元水蘇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岩藻多糖等)。


解讀:益生菌是免疫細胞的有力的催化劑,幫助其快速生成,並通過菌群間數量的競爭優勢,“以菌治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益生元(雙歧因子)則可以通過抑制有害菌,促進有益菌增殖的方式綜合提高腸道免疫。



五、生物發酵免疫強化複合劑





代表營養素:EpiCor(食用非活性酵母)、酵母β-葡聚糖(右旋糖酐)等。


解讀: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將高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不斷添加到發酵培養基中,通過刺激發酵過程,提取出生物發酵後產物,再經過特殊配方複合的高濃度免疫強化劑(專利技術)。


總結:疫情當下常規用藥只是以備不時之需,切不可盲目用藥。增強機體抵禦病毒的能力才是根本,新冠病毒的感染自愈是與機體免疫力的一場博弈,而營養狀況直接關係到免疫功能的發揮,保持營養的足量攝入才能夠使我們的免疫細胞處於最佳戰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