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問疾)
公元前357年,戰國時期齊國的第三位國君,田齊桓公田午病逝了。
斯人已逝,總是悲傷,但田午的死,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卻是咎由自取。
因為早在幾年前,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就曾經見過田午一面,給田午來了一次免費義診,並且診斷出了田午有點大病,並且建議他立即接受治療。
名醫都發話了,按理說您就老老實實治病吧,咱扁鵲大哥說話還能有錯么?
然而,田午偏偏不信這個邪,拒不治療,結果沒過多久就得了重病,沒兩天就領了盒飯。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十分深刻的經驗教訓,那就是:
不聽扁鵲言,吃虧在眼前,有病得找醫生看,咱不能挺着。
田午死了,但齊國的王位不能空着,由是,田午的兒子田因齊成為了新一任領導,即齊威王。
齊威王這位仁兄,剛上台的時候,表現並不是很好。
新國君不愛女色,不好享樂,也沒有什麼殘忍弒殺的毛病,唯一的缺點,就是太懶了。
(齊威王 塑像)
《黃帝內經》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人生疾苦,身體上出了毛病,都還好調理,但心理上有了問題,那就不太好治了。
齊威王的懶,於他來說就是一種十分嚴重的心理問題。
在這位初登王位的年輕人來看,與其奮鬥,不如躺平,與其努力,不如擺爛。(這當然是不對的)
躺平和擺爛,這是現在年輕人常用的流行語,意思看起來差不多,但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其實這倆詞還是有挺大區別的。
所謂躺平,是躺下,放平,不再參與,不再有所動作,完全處於懈怠和被動的局面。
而所謂擺爛,是在懈怠和被動的基礎上,無所顧忌,進而胡作非為。
偶然躺平還可以,持續擺爛不可取。
年輕人嘛,總是要有點朝氣的。
那麼,從這種角度來講的話,齊威王倒還屬於前者。
(齊威王怠政)
世界這麼大,小齊同志不想胡搞,只想靜靜。
他不愛上朝,不愛處理政務,所有的國家大事兒,都甩手交給了下面的人去辦。
偷懶三天五天就當是休班了,偷懶一個星期了,就算是放假了,但一偷懶就偷了九年,齊國上下可就真就有點遭不住了。
其中原因在於,戰國時期,那是很紛亂的,群雄角逐,亂世行舟,大家都在不停前進,你不前進,你就是在後退。
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個叫做鄒忌的人站了出來。
鄒忌呢,平民身份,但天生彈得一手好古琴,屬於是當時的頂級樂師,齊威王十分喜歡,於是把鄒忌招聘到了王宮裡,讓他以樂師的身份常伴左右。
齊威王不上朝,不工作,那麼他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宮裡閑居,有事沒事就拿把古琴演奏曲樂。
結果齊威王前腳這麼一彈,在身邊侍候的鄒忌就立刻表示:彈得好,彈得妙,彈得呱呱叫。
齊威王一聽,不樂意了。
我這剛彈三五秒,啥都沒開始呢,你就在這給我尬吹,你這不純純是糊弄我呢么?
於是,齊威王質問鄒忌,誇我彈得好可以,但你得給我說出為什麼好,如果你說不出來,我可就要收拾你了。
(撫琴)
鄒忌則表示,我說好,就是好,因為琴音雖短,但相互之間配合的卻很好,比如,大弦之音渾厚威嚴,如同君上,而小弦之音輕靈悅動,如同臣下。大弦小弦相互配合,就能彈出曼妙的琴聲。
這麼一頓解釋,聽得齊威王是津津有味,深表信服,而鄒忌趁熱打鐵,繼續進言:
大弦小弦相互配合,能彈出悅耳的琴音,那麼君上和臣下通力合作,才能讓齊國春秋鼎盛,繁榮發展吶。
你現在天天掛機,天天不上班,齊國早就亂套了,你還是趕緊打起精神來吧。
這一句勸諫,振聾發聵,齊威王如夢初醒。
是啊,人沒有不做夢的,但是沒有夢不醒的,自己偷懶了這麼長的時間,是該起床努力工作了。
齊威王的懶惰問題解決了,但鄒忌的問題卻還有很多。
晚上鄒忌下班回家,閑來無事,先後叫來了自己的妻子,妾室和客人,問了他們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
我和城北的徐公誰更帥?
(徐公比美)
文中代言,這位城北的徐公,是齊國有名的大帥哥,膚白貌美氣質佳,身材高挑有肌肉,那帥的是沒邊了。
雖然史書上也記載有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戰國策),意思是說這位仁兄身高八尺,容貌甚偉,也是個帥哥,但很顯然,碰到徐公這種極品大帥哥,鄒忌就不是對手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鄒忌沒有徐公帥,但奇了怪了,他叫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說他更帥,他找來他的妾室,他的妾室說他更帥,他請來他的朋友,結果他的朋友還是說他長得更帥。
鄒忌納悶了,明明是徐公長得更帥,為什麼大家卻都說我更帥呢?
看着鏡子中的自己,鄒忌一時之間,也有點恍惚。
不過,他很快想明白了這一切,然後馬不停蹄地跑到王宮去拜見了齊威王。
夜色已經很晚了,重新振作起來的齊威王忙了一天,正要休息,結果鄒忌火急火燎地從宮外跑了進來,見到自己之後,立刻稟告道:
王上,我知道我的確不如城北的徐公長得帥。
齊威王懵了,你和徐公誰更帥跟我有什麼關係?你大半夜不讓人休息,半夜闖宮就是為了說這個?
鄒忌當然不只是為了說這個,他大口喘氣,調整氣息,繼續說:
我不如徐公長得帥,這是事實,但奇了怪了,我的妻子,妾室,朋友卻都說我比徐公要帥。
一開始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後來我想明白了,咋回事兒呢,因為我的妻子偏愛我,所以他說我更帥,我的妾室對我有畏懼之心,所以他說我更帥,而我的朋友們應該是有求於我,所以才說我長得帥。
(鄒忌進諫)
鄒忌說完,齊威王還是不太明白。
你帥不帥,徐公帥不帥,別人說你帥不帥,跟我有啥關係啊?大半夜的你有完沒完啊?你還讓不讓街坊鄰居休息了?
鄒忌一看齊威王要發怒,趕緊解釋:
怎麼能說沒關係呢?您得通過我的事情聯想您自己啊,對不對。
您看,您宮裡的妃子,沒有不偏愛您,喜歡您的,所以她們總是會挑您愛聽的說。
朝廷里的大臣們沒有不畏懼您的,為了不惹您生氣,他們也只會順着您說話。
天下間的百姓,則沒有不想有求於您的,如果他們見到您,指定也只會說好話啊。
這麼來看的話, 妃子,百官,百姓都在蒙蔽您啊。
齊威王一聽,認為很有道理,立刻表示,不能讓人蒙蔽我,我得搞點大動作。
啥動作呢?
齊威王發布命令,齊國中人,如果有能在公共場合議論我,批評我,教育我的,只要被我聽到,立刻給予下等獎賞。
能夠上書勸諫我的,有事沒事就上摺子給我挑毛病的,給予中等獎賞。
能當面指責我,指出我的缺點和過錯的,則給予上等獎賞。
反正總而言之一句話,咱齊威王要聽真話,不聽恭維和溜須拍馬。
(臣公上疏)
命令前腳下達,後腳齊國的名場面就來了。
成百上千的人紛至沓來,擠滿了王宮的甬道,擠滿了寬闊的大殿,大家群情激憤,對着齊威王可就開腔了。
提建議的,說想法的,談治國的,講抱負的,大家七嘴八舌,那場面可以說是相當壯觀。
齊國如此盛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到了燕國,趙國,韓國和魏國。
這幾個國家一聽齊國如此政通人和,十分佩服,都紛紛派使臣來朝見,一時間,齊國的威名大震,響徹了戰國時代。
除了取得了如此成就之外,齊威王還抽空和魏國的魏惠王舉行過一次比寶大會。
所謂比寶,就是齊威王和魏惠王坐在一起,各自挑出自己國家最珍貴的東西,比一比誰的更好,誰的更牛。
魏惠王掏出了舉世無雙的夜明珠,照夜如晝,堪當世間神器,而齊威王卻認為,自己身後的這些臣僚,有的智計絕倫,有的悍勇無雙,都是當世之名將名臣,這才算是真正的寶物。
齊威王來了一招偷換概念,曲線辯論,用人才比做寶物,把魏惠王鬧了個臉紅脖子粗,最後二人不歡而散。
(桑丘之戰)
這位一生頗有作為,也頗具傳奇意味的君王病逝於公元前320年。
在他病逝的前三年,他還領導齊國軍民戰勝了秦國,在齊秦桑丘之戰中取得了大勝。
如此來說,齊威王也算是文武雙全了。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何茲全曾經說過:齊威王注意選拔人才,把人才看作國家的寶。
用人之道,過於玄妙,但凡事偏聽則暗,兼聽則明,總是不會錯的。
從千百年前姜子牙建立齊國,到如今戰國時代群雄並起,齊國在齊威王的治理下打開了,它的全新篇章。
齊國的未來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