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集中全部視線於一處,甚至餘光掃不到其他事物;散焦,恰恰相反,視線散落各處,沒有重點,卻又處處是重點。
古人又有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之人,正是由於身陷局中,視線只落在那一點,找不到破解之處;而旁觀之人,卻能將視線散落在各處,也許不經意間,就找到突破口。
比如樂團里的樂手,他既要熟悉自己的演奏部分,也要注意指揮的指示,跟上其他人的節奏,這樣才能奏出和諧美妙的曲目。這恰是一個散焦與聚焦並存的過程。
有時候我們發現,另闢蹊徑,反而找到最好解法,也正是由於通過聚焦找不到答案,反而是從散焦找出一條路子來。
化學上有這樣一個故事,苯環結構的發現。
經化學家日拉爾等人的精確測定,發現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8,將其分子式確立為C6H6。
但其結構式為何種形式,仍然難以解釋。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也在不斷尋求這個解答,但是做遍了各種假設實驗研究,還是沒有解答。可是他真的太累,需要休息,只好心灰意冷地帶着問題,進入夢鄉。
在夢中,他見到了一條蛇,這條蛇非常奇怪地咬住自己的尾巴,變成一個圓環。奇怪的圓環?為什麼這麼奇怪?
凱庫勒瞬間得到了靈感,苯可以是一個環狀結構嗎?凱庫勒醒來後,迅速就着這個靈感進行了假設研究。他提出了苯是由六個碳原子之間通過單雙鍵交替連接的環狀結構。
1935年,科學家詹斯用X射線衍射證實了這一假說:苯分子為平面正六角形,裡面的六個碳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是一種介於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特殊鍵。
別那麼一心一意,換個角度,三心二意,也許就能找到答案。
以上感想來源《如何打造你的最優工作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