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了雙胞胎是不祥之兆?

我們經常可以在小說或者電視劇裡面看到這麼一個橋段,那就是古人特別是皇室很忌憚雙生子的出現,認為如果出現了雙生子就必須只能留下一個,或者送人或者弄死,但是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規定。

相反,歷史書上記載的雙生子無論是皇家還是在官宦世家或是民間都或多或少有記載,當然重點還是官宦世家和皇家,民間主要看私人筆記。那麼古代為什麼關於皇家雙胎的記載幾乎沒有呢,又有哪些是雙生子但是你卻想不到的呢。

首先一點要強調的是,古代的很多記載都隨着人為或者戰爭的原因消失在了歷史中,而檔案較為明確的是明清兩代,可以說只要有明清兩代的記載就可以大致說明古代並不忌諱雙胎的出現,也不會視為不祥之兆。

不過在明清之前,也有相關雙生子的記載,比如李隆基王皇后和其哥哥王守一,他們兩個就是一對雙生子,“王守一,王仁皎子,玄宗王庶人兄也,守一與後雙生。”

雙生子並非只是雙胞胎,還有龍鳳胎的意思。

北齊書:“齊武明皇后婁氏...後高明嚴斷...後夜孿生一男一女,左右以危急,請追告神武。後弗聽....”這裡很明確記載北齊的皇帝高歡武明皇后婁昭君生了一對龍鳳胎。

當然這只是龍鳳胎的例子,雙胞胎的也不少,比如唐順宗的次子建康王李渙得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大臣們紛紛給皇帝慶賀說您一舉得到兩個皇曾孫,是天大的好事。

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人對雙胎的態度不是迴避或者排斥,反而是十分開心,認為這是一種十分好的徵兆。

......建康郡王雙誕皇曾孫者。伏以聖慈馭物,有亭育之仁。故上天陰騭,降蕃衍之祉。協本支百世之義,見曾孫雙誕之祥。克禋克祀,每勞於前古;無災無害,方盛於今日......臣等忝居近列,倍萬歡心。無任躍之至!謹奉狀陳賀以聞。

這個是王爺的例子,當然也會有皇帝的例子,比如宋寧宗趙擴的開禧三年,后妃鍾夫人就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不過這兩個兒子很不幸在出生不久後就夭折了,一個剛出生就去世,一個滿月的時候去世,但是宋寧宗卻給這兩個兒子追封並且賜名,一個是申沖懿王趙墌、一個是順沖懷王趙圻。

時間來到明朝時期,這時候的記載可就多了,先是趙惠王朱瞻塙在正統九年生下了兩個兒子,這也是明朝第一個雙胞胎,當時的皇帝英宗還專門去給他祝賀。

書復趙王瞻塙曰:承喻叔宮中一產二子。此蓋祖宗福祐所及。叔積善之慶。宗室蕃衍之徵也。惟善撫之。

之後的明朝韓藩鎮國將軍朱徵錏、明朝楚恭王朱英、周藩安吉庄憲王朱勤、趙藩湯陰王府輔國中尉朱翊鋾、晉藩河東王朱敏淴、魯藩高密府奉國將軍朱壽鉈、晉藩陽曲王府奉國將軍朱表橵等人都是雙胞胎兒子。

清代雖然也有雙胎,但是女嬰的更多。

安親王岳樂在康熙九年十二月生下了十八子蘊端和十九女。

愉郡王胤禑在康熙六十一年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嫁給了博爾濟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倉津的和碩溫恪公主也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其中最讓人想不到的是榮親王永琪,他的側福晉索綽羅氏在乾隆二十九年為他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不過老大過了幾個月就夭折了,只剩下雙胞胎中的老二,也就是綿億活了下來。

當然在民間更有意思,如果某個地方有人家生下了多胞胎的話,是可以得到官府褒獎的,甚至困難的家庭還能得到一定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