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程師哭了:我們的高鐵還沒影兒,中國高鐵已經建到海上了

近日,中國首條跨海高鐵——福廈高鐵全線鋪軌貫通。單從名字來看,並不能覺察到他的非同尋常。這是我國第1個服役環境在海上的高鐵項目,也是世界上最快的跨海鐵路。

福廈高鐵線路全長277.4公里,設計速度350公里,從地圖上看,就可以看到短短277公里的鐵路線,就已經橫跨4個海灣。該線路建成後,福州、廈門將實現“一小時生活圈”,也可以將福建沿海各市緊密聯繫在一起。

跨海鐵路並不是中國的首創。在此之前,日本瀨戶大橋、丹麥奧瑞隆大橋一直是世界鐵路橋樑建築史上的奇蹟。2020年,我國建成的福平鐵路平潭通道鐵橋也打破了我國跨海鐵路橋樑的空白,可是,這三條在世界名列前茅的跨海大橋運行時速都沒有超過200公里/小時。這次福廈高鐵的全線貫通,可以說改變了整個人類的鐵路史。中國基建狂魔的名號再一次響徹全球。當其他國家還在全力趕超我國的高鐵總里程時,我們早已把賽道遷移到了海上。可以說在高鐵建設方面,我們已經甩開了別的國家一個世代。

跨海大橋僅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與普通橋樑的技術難度不在一個等級。海水的腐蝕能力和海風的侵襲,是人類建築最大的敵人,何況跨海鐵路橋的基底要打在並不是十分牢固的海底泥沙上。這所有的問題都是一直以來阻礙人類跨海橋樑發展的大難題。

況且你不要忘了,我國的福建沿海每年夏天都是颱風高發區域。動輒10級的大風。在施工上和後期運營上都帶來嚴峻的挑戰,據統計。在這裡,6級以上的風力可達三個月,八級以上的風力也達到四十餘日,而且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並沒有遮擋物,能輔助降低風速,跨海大橋只能獨自力抗強風的侵襲。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雖然環境惡劣,工程人員也想到了相應的解決辦法。新型線性鋼-混凝土組合梁結構是抵禦強風的一大法寶。運用這種結構不僅可以增強橋樑的穩固性加強防風係數還能降低高速鐵路過橋時的震動。也正是因為這種新型設計才可以使得整條鐵路可以承受350公里的時速

僅僅能扛住日常的8級大風遠遠不夠,根據西南交通大學模擬,現場環境分析後得出的結果,福廈鐵路的列車可以在11級的風暴下依然穩定運行。就算風力達到8級也仍然可以以正常時速行駛。可以說在安全方面,從設計時福廈鐵路就已經儘可能的做到了萬無一失。

除強風外,跨海高鐵還面臨著高濕度、高鹽分、強紫外線等強腐蝕性海洋大氣環境。在沿海地區的高鹽高濕氣候下,依靠傳統的鋼樑表面塗裝防腐方法很難達到標準。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整條鐵路可以安全運行百年。工程師們又創新的設計了超長鋼樑防腐塗層系統。將石墨烯納米材料與無機富鋅底漆和超耐候性氟碳漆融合,神奇的化學反應使得耐腐蝕性增強為現有技術的數倍。就算面對海洋獨有的高濕高腐蝕環境,保守估計也仍能連續使用30年

除了能抵抗強風和海水侵蝕外。整條鐵路線在抗震能力方面也處於世界一流的水平,他採用綜合隔震系統和技術,將深水區引橋首次應用在國內鐵路無支座整體橋樑上,實現海上無支座長連橋,滿足無砟軌道鋪設的技術條件和高地震烈度高墩跨海大橋的抗震要求,使該橋樑能抵禦8級強震。

里子有了,面子也不能落下,在一系列高科技和創新技術的加持下,整條鐵路已經可以確保安全性和耐用性,在實現可靠耐用的前提下,施工團隊也並沒有放棄對橋樑,美的追求,為了使橋樑環境與海洋相協調,使整條鐵路完美的融入海洋環境,大橋被設計成貝殼型曲線。彷彿一個個碩大的貝殼屹立在海洋之上。

福夏鐵路的建設已經進入了最後關頭。如果一切順利,2023年整條線路將正式建成通車。在跨海建設領域方面,我國也有了港珠澳大橋和福廈鐵路的寶貴經驗,橫亘在我國沿海區域的多個海灣的交通難題將被打通,對將來建設瓊州海峽跨海通道也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結語:除去整條鐵路通車後,給當地帶來的經濟效益外,我國在建設跨海高速鐵路所積累的經驗和創新的技術將遙遙領先世界成為掌握最先進高鐵技術的國家。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在世界各國都能看到中國建造的高鐵路橋的身影。

#我要上 頭條##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