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回亂叛軍與湘軍的決戰,叛軍慘敗,左宗棠為遇難百姓報仇雪恨

同治元年,任武赫明堂回民首領將團練訓導趙權中殺死,渭南胥吏洪興引導太平軍先後攻下渭南城、華州城(《中國近代戰爭史》第七章第四節記載)。

由於趙權中掌管的團練是由一群遊手好閒、好勇鬥狠、欺壓百姓的地痞無賴組成的,因此趙權中死有餘辜,此時任武等回民首領所做的事情還具有起義的性質。但是這種起義並沒有維持多久,很快任武等人的行動就從起義變成了針對渭南、華州同州(今大荔)等地無辜百姓的屠戮。

任武、赫明堂、白彥虎馬占鰲等叛軍首領組成十八營,任武被推舉為元帥,從此,陝甘二省百姓的厄運開始了,每天都有大量無辜百姓被叛亂勢力屠戮。

《臨潼縣誌》記載:1862年到1869年七年間,30餘萬人遇難,渭河南北無一村一人倖免。

當時陝甘二省的很多縣的百姓都遭到了類似的厄運,在叛軍十八營首領中,最殘忍的是白彥虎,他帶領叛軍每進入一個村子都會採取屠村的殘忍手段。

叛軍對陝甘二省無辜百姓的屠戮引起了清政府的恐慌,清政府派勝保去平叛,結果勝保被叛軍打敗,但是勝保卻謊稱打了勝仗,不過被清政府識破了謊言,勝保被革職下獄,達斡爾族大將多隆阿接替勝保,率軍平叛。

多隆阿英勇善戰,不到一年時間就將任武的叛軍打敗,由於任武為人刻薄、嫉賢妒能,曾經殺害了叛軍中的一個勇猛的首領,並且對手下其他首領非常苛刻,因此,任武被他手下一個對他積怨已久的首領殺死。

任武雖死,但這對叛軍並沒有什麼影響,叛軍依然在陝甘各地屠戮無辜百姓,而陝甘各地的團練不敢與叛軍較量,於是便去叛軍親屬聚居的村子,將叛軍的父母、妻子、兒女等親屬殺害。

多隆阿後來在平叛期間殉職,民族英雄左宗棠老將軍率領湘軍將士接替多隆阿,開始了陝甘平叛的重任。


左宗棠老將軍出征圖(今日頭條:品讀歷史與名著)

在講述左宗棠老將軍出征的事迹前,我先列出個別縣誌中記載的各縣在陝甘回亂被平定前後的人口變化。

《富平縣誌》記載:在1855年的時候整個縣城有46579戶人家,統計起來人數大約是在25萬人左右,但是到了1876年的時候再次統計的結果是僅剩下28543戶人家,人數也變成了12萬人左右。

《三原縣誌》記載:陝甘回亂之前,三原縣的人口在十六萬人左右,在陝甘回亂被平定之後僅剩下了四萬人左右。

《高陵縣誌》記載:高陵縣在陝甘回亂之前的人口將近七萬,陝甘回亂被平定後再次統計,高陵縣的人口已損失了多一半。

左宗棠老將軍率領湘軍將士先打敗了白彥虎的叛亂勢力,湘軍大將劉松山則奉左宗棠老將軍之命,去平定陝北的叛亂勢力,劉松山不辱使命,大獲全勝,並且收服了董福祥的軍隊。

白彥虎率領叛亂勢力退到董志原(位於今甘肅省寧縣),左宗棠老將軍率領湘軍將士追到董志原,用三年時間再次將白彥虎的叛亂勢力打敗。白彥虎又率領叛亂勢力逃到了金積堡,投靠了馬化龍

此時,劉松山與左宗棠老將軍匯合了,劉松山率軍先去攻打金積堡,可惜中了馬化龍的詐降計,劉松山遇害,左宗棠老將軍與劉松山的侄子劉錦棠異常悲痛。

後來,馬化龍的叛亂勢力被湘軍圍困,於是馬化龍又想故技重施,企圖用詐降計針對左宗棠老將軍,不過被左宗棠老將軍識破,左宗棠老將軍讓劉錦棠將馬化龍捉住。劉錦棠為了給他的叔父劉松山報仇,於是派人上奏清政府,請求將馬化龍凌遲處死,獲得批准。

金積堡以湘軍的獲勝告終,白彥虎再次率領他的叛軍逃跑。

左宗棠老將軍繼續率軍平叛,在平叛的過程中,馬占鰲等多位叛軍首領投靠了左宗棠老將軍,和湘軍一起平叛。

左宗棠老將軍率領湘軍和歸順的叛軍在陝甘平叛的第十年迎來了決戰,此時,叛軍的大首領只剩下肅州的叛軍首領馬文祿一人了,而白彥虎已經率領殘餘叛亂勢力投靠“中亞屠夫”阿古柏去了。

左宗棠率領湘軍和歸順的叛軍共計六十多營,這六十多營將士在左宗棠老將軍的指揮下對馬文祿的叛軍發起進攻,出城迎戰的叛軍傷亡慘重,於是馬文祿堅守城池,不肯出城。

《平定關隴紀略》記載:左宗棠見強攻難以奏效,便讓降回首領崔偉馬福壽等騎馬環城呼喊:“馬文祿速降”,想勸降馬文祿。在清軍一年多的圍困之下,肅州城內糧草已盡,叛軍只得宰騾馬充饑。

馬文祿自知已經無路可走,因為白彥虎已經去投靠阿古柏了,所以沒有人能夠支援他,於是馬文祿便決定向左宗棠老將軍投降。

左宗棠老將軍想起同治元年以來被叛軍殺害的大量無辜百姓,又想到平叛已經成功,不需要再接受叛軍的投降了,於是便決定在這一天為同治元年以來遇害的無辜百姓們報仇雪恨,因此,左宗棠老將軍下令,將叛軍大首領馬文祿和眾多小首領以及叛軍士兵全部處死,左宗棠老將軍一向軍紀嚴明,並且心胸寬廣,因此,叛軍親屬中的老人、婦女、孩童並沒有受到叛軍的牽連。

至此,左宗棠老將軍成功完成了陝甘平叛的重任,並且為被叛軍殺害的大量無辜百姓報仇雪恨了。

左宗棠老將軍之所以如此痛恨馬文祿,主要是因為馬文祿的叛軍中聚集了除投靠“中亞屠夫”阿古柏的那批殘餘叛軍之外的所有叛軍殘部,而且這些叛軍手段極其殘忍。

《渭源縣誌》這樣記載這些叛軍的惡行:“屠毒生靈以數萬計,滿城官民皆死之。殘殺一日,輒死百姓數萬,血流成渠,屍積如山,傷心慘目。”

因此,左宗棠老將軍將馬文祿的叛軍全部處死完全是因為對他們的痛恨,畢竟叛軍對待無辜百姓的手段可是非常殘忍的。

我是品讀歷史與名著,感謝大家閱讀我的文章,品讀歷史與名著,每天為大家在今日頭條創作精彩的歷史與名著方面的文章,品讀歷史與名著,每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