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大地流金。在碩果累累的季節迎來了吉林化纖項目建設新高潮。
走進吉林化纖,隨處可見繁忙的施工景象。在12000噸碳纖維項目建設現場,大型機械的轟鳴聲不絕於耳,安裝調試的“叮噹聲”此起彼伏,近千名工程人員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加緊奮戰。
“國慶期間,大家堅持加班加點搶工期,確保吉林化纖12000噸碳纖維項目第一條碳化線在10月底按期投產,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吉林化纖12000噸碳纖維項目負責人徐延生充滿信心地說,“‘兩人工作一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項目建設快馬加鞭,拓出創新發展的‘新絲路’。”
乘勢揚帆,碳纖維跑出建設“加速度”
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生產線陸續安裝調試,一幅企業蓬勃發展的藍圖躍然眼前——
5月22日,吉林化纖首條35K風電專用大絲束碳化線一次開車成功。
6月18日,吉林化纖首條35K預浸料專用大絲束碳化線一次開車成功。
7月5日,吉林化纖年產6萬噸碳纖維項目正式啟動。
7月28日,吉林化纖首條35K高壓氣瓶纏繞專用大絲束碳化線一次開車成功。
8月18日,吉林化纖完全自主製造國產化15萬噸原絲兩條萬噸級生產線一次開車成功。
8月30日,吉林化纖首條50K高產能高性能大絲束碳化線一次開車成功。
近年來,吉林化纖大力發展碳纖維產業,謀劃啟動了從原絲、碳絲到復材的40萬噸碳纖維全產業鏈項目,今年,吉林化纖精準穩妥、快速有序推進碳纖維全產業鏈項目建設,全力推動經濟止跌回穩、企穩回升。
“50K高產能高性能大絲束碳化線,是吉林化纖集團自主研發、設計的全球首條整體超寬爐體的碳化線,也是目前單線產能最大的一條碳化線。”吉林化纖副總經理孫小君介紹說,這條碳化線及時轉化了企業科技攻關成果,不僅能夠滿足下游複合材料生產企業對高性能碳纖維的需求,同時可極大地提高複合材料的生產效率。
據了解,50K高產能高性能大絲束碳化線的投產,標誌着該公司年產1.5萬噸碳纖維項目經過兩年建設正式竣工,也是吉林化纖40萬噸碳纖維全產業鏈第一個完成的項目。
“近年來,聚焦碳纖維產業發展優勢,吉林化纖加快推進碳纖維項目建設。”吉林化纖董事長宋德武說,“實現了量的累積,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更有影響力,我們在碳纖維市場上才更有話語權。”
到今年年末,吉林化纖將實現16萬噸原絲產能、4.9萬噸碳絲產能、1.5萬噸復材產能,再創碳纖維產品產量新高峰。
聚勢爭先 創新技術引領行業先鋒
在吉林化纖15萬噸差別化腈綸項目施工現場,塔吊聳立、機器轟鳴,建築工人在忙碌……
9月8日剛剛開工建設的15萬噸差別化腈綸項目是傳統腈綸工藝與碳纖維原絲工藝的集成創新工程、是吉化120萬噸乙烯配套的補鏈、延鏈、強鏈項目。
“開工即是決戰,起步便是衝刺。”短短20多天,吉林化纖項目部人員精心組織,高效推進,物資採購、物流運輸一刻不停;項目設計、土建施工同步推進;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標準化嚴格執行。
“從9月8日項目開工,我們項目組倒排工期,制定了詳細的施工計劃,確保當日事當日畢,在國慶節期間,所有參建單位自發留守。”吉林化纖集團工程部部長夏郁蔥介紹說,“目前,該項目地下獨立基礎、短柱、地梁施工全部完成,已經進入到地面施工階段,力爭明年5月建成投產。”
“安全要管住、疫情要防住、生產要穩住、經營要挺住”,為儘快形成實物量,吉林化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堅持存量優化升級、增量調整結構,堅持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通過人造絲優質化、腈綸差別化、竹纖維聯盟化、碳纖維產業鏈一體化,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依託8個研究所的揭榜挂帥課題、QC攻關課題、支部立項課題,開展可紡性攻關、四提攻關、三化升級攻關、四型創新攻關,積極推進工藝流程優化,以顛覆性創新實現生產組織理念上的突破,生產效率、管理效率實現再提升。”宋德武說。
據悉,1-8月,吉林化纖人造絲傳統板塊研發出新品,實現了替代進口;腈綸板塊搶抓市場機遇,實現了產量、銷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竹纖維實現了產品全周期溯源追蹤,得到客戶認可。
在奔跑中超越、在突破中成長。高速成長的碳纖維產業,穩步擴大的紡織工業優勢,不斷鞏固吉林化纖在碳纖維領域的優勢地位,今年前8個月,吉林化纖實現產值11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41.2億元,同比都分別增長35%以上。
下一步,吉林化纖繼續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全力向全年實現220億元產值目標進軍。
來源:彩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