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香港黑社會是什麼樣的?

我們小時候看的那些香港黑社會電影,其實描寫的,多數是1960年代-1970年代的香港故事,只是冠以1990年代的時裝。


過去40年,在香港炒一套房子,掙幾百萬是分分鐘的事,何必當古惑仔


香港確實在1960-1970年代,黑社會猖獗,黃,賭,毒,敲詐勒索,收保護費,搶奪地盤,互相火拚,你知道為什麼嗎?


答案說出來真的很有趣,因為在1974年以前,以香港總警司葛柏(Peter Fitzroy Godber,英國人)為首的香港警察,廣泛收受香港黑社會的賄金,為黑社會充當保護傘,是的,其實在1974年以前,香港的警界其實是很黑暗,很腐敗的。


在任上充當黑社會保護傘的貪污警長葛柏


但是到了1974年,英國殖民者在香港建立了“廉政公署”,開始嚴打,逮了含葛柏在內的一批壞警察,于是之後呢,香港的警察開始人人自危,為何?因為很多警察都不幹凈,自從有了廉政公署,自從葛柏等“大老虎”被捕,香港的警察開始擔心自己那點醜事,遲早也會被人查到,大家寢食難安


葛柏(左)被從海外押解回香港受審


接下來,你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嗎?答案是:憋到1977年10月28日,香港警察終於憋不住了,當天,數千名香港警察以及家屬,上街散步,圍攻廉政公署,打傷廉政公署的辦公人員,這件事就是香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1977警廉衝突”


1977警廉衝突,大量警察圍攻廉政公署:你不讓我活,我也不讓你活


當時的衝突,越鬧越大,怎麼辦呢?這幾千名警察,都和香港黑社會有不幹凈的歷史,如果全部抓起來,香港就幾乎沒有警察了,可是如果全部不抓呢,香港的繁榮穩定無從談起。


1977警廉衝突,警察沖入廉政公署,攻擊偵辦人員


深思熟慮之後,當時的香港總督麥理浩(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決定,走一條折衷的路:以1977年1月1日為界,既往不咎,但是,僅此一次,下不為例,往後若再犯,絕不寬恕,一律法辦,這樣,才把香港警察隊伍,給穩住了。


麥理浩:問你一個棘手問題,假如你發現手下,無官不貪,你怎麼辦?


那麼這些被赦免的香港警察,大難不“死”,吸取教訓,決定自新,他們跟他們保護的黑社會說:往後,我不能再保你了,時代變了,建議你,金盤洗手,從今以後,做個好人吧。


失去了警察作為保護傘,香港的黑社會,逐漸就失去了生存空間,然而,他們命不該絕,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大好事


這件大好事就是:進入1980年代,香港出現了經濟大繁榮,電影業,地產業,唱片業,制衣業,餐飲業,運輸業……各行各業,蓬勃發展,遍地都是黃金,到處都是掙錢的機會,剛剛洗手不幹的香港黑社會,發現了一件至今說出來仍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合法的錢,竟然比不合法的錢,更好掙!


是的,香港碰巧撞上經濟騰飛,遍地是黃金,剛剛金盤洗手的香港黑社會發現,原來炒房,拍電影,開貨車公司搞運輸,各行各業,來錢都很快,於是,大量的黑社會,進入了這些合法的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娛樂圈,對的,有的網友一直在問,香港的娛樂圈為什麼和黑社會有瓜葛?其實,答案並不神秘:因為有一些金盤洗手的黑社會,他們的資金,流入了娛樂圈,換句話說,香港很多黑社會,搖身一變,變成了電影公司、製作公司、經紀公司、唱片公司、發行公司的老闆、股東、從業人員。


簡單地說,在過去的四十年里,香港黑社會,在香港執法越來越嚴、但同時合法掙錢越來越容易的這兩個大環境下,逐漸洗白了,洗白之後的黑社會,他們在今天的香港,遍布各行各業,他們名義上是黑社會,但其實他們的生意很多都是合法的,所以,他們也都自稱商人,平時一般以好人面目示人。


不但大佬是這樣,很多的黑社會小羅羅,也很少做偷偷搶搶敲詐勒索的勾當了,這些小羅羅,比較普遍的,就是在某個行業市場,開個小檔口,例如老馮我認識一個小年輕,就是香港黑社會,他是在香港一個電腦城開一個檔口,賣手機,電腦、U盤這類的東西,偶爾也賣點假貨,例如二手翻新的三星手機(謊稱是新手機)等等,不過這小伙平時對人也很客氣,憑外表看不出來他是黑社會,只不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幫會的人”。


還有一個經典的黑社會行當,在香港仍然存在,叫做“睇場”,意思就是給夜總會、賭場等場所當保安,不過,他們都穿黑西裝,平時對客人也不自稱黑社會,例如說,一群遊客在旺角某夜總會,喝了酒,唱了歌,摟了小姐,但是不買單,想走,那麼一群黑西裝的黑社會,就會把你團團圍住,不過此時他們不自稱黑社會,而是自稱“本棟商廈保安”,換句話說,黑社會行當在香港還在,只是多數披上了合法的外衣。